扶贫要授人以鱼更需授人以渔

时间:2019-02-26 12:44来源:评论网 作者:普黎娅 点击: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心血,倾注了感情。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了解到,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群众。这种自掏腰包式扶贫会带来哪些效果?需要把握何种尺度?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心血,倾注了感情。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了解到,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群众。这种自掏腰包式扶贫会带来哪些效果?需要把握何种尺度?(2019年1月25日,新华网)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少部分的贫困依然存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每户贫困户都有自己的结对帮扶人,责任细化,工作量化,帮扶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压力层层传导,旨在“一帮一扶”,助力贫困户减贫致富。在扶贫成效考核的过程中,有些帮扶人为了和贫困户走近,不惜自掏腰包,为贫困户送钱送物,表面上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其实这种“授人以鱼”式的扶贫稍有不慎,则会滋生贫困户的懒惰心理,助长贫困户好逸恶劳的坏毛病。古代先哲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贫困户能够减贫致富,脱贫不再返贫,脱贫后有持续的收入来源,扶贫工作必须将“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
     扶贫工作“授人以鱼”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项目的落实。造成贫困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客观因素有因病因灾,或是地处山区,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导致家庭经营性收入不高。扶贫工作“授人以鱼”就是要搞好地方水利建设,落实好扶贫项目,通水、通电、通路,让农业器具进的去、出的来,大大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和成果。帮扶人与其给贫困户送钱送物,不如考虑生产工具的资助。地方的条件好了,适当引进地方产业,利用政策偏斜,合理分配资源,搭建平台,让贫困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工种特点参与进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挣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发放产业补助、进行农危房改造这些扶贫项目应该是为扶贫工作“锦上添花”,而不应成为扶贫脱贫工作中惯养懒人的肥沃土壤。
    扶贫工作“授人以渔”关键在于“扶志”教育和劳动技能的培训。这两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不出门、不动手、不出汗也有国家的救济粮吃,很多贫困户就是抱着这样的懒惰心理,成为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绊脚石”。扶贫工作“授人以渔”就是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扶志”教育和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帮扶人在走访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要向贫困户灌输“脱贫致富光荣、争当贫困户可耻”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有“想脱贫、要脱贫、想方设法促脱贫”的自觉和警醒。同时,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工作,结合贫困劳动力的主观意愿与市场需求,联合村委会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有一技之长,只要不懒、不馋,肯学习、肯吃苦,实现脱贫致富才有盼头。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