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精英风采>

情 怀

时间:2022-07-12 18:53来源:评论网 作者:曾丁玲 点击: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舍予和奉献,是这种情怀让他如此的执着。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从不计个人得失;他用行动诠释了“爱国拥军”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他就是原遵义市民政局局长退休干部——陈守刚。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舍予和奉献,是这种情怀让他如此的执着。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从不计个人得失;他用行动诠释了“爱国拥军”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他就是原遵义市民政局局长退休干部——陈守刚。
     陈守刚他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西河小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出生刚两个月就因发高烧住院,便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1968年,大连医学院搬迁到遵义,其附属医院1969年在大连路正式开诊,11岁的陈守刚成了当时的心外科专家敖定椿大夫的第一个小病人。敖大夫精湛的医术及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对陈守刚无微不至的关怀,在陈守刚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陈守刚近照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莱德·阿德勒说:一个人思想的产生与他的人生轨迹如影随形,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会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尽管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能直接意识到这一点。
最初的拥军情结
   陈守刚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成了乡里曲指可数的文化人。
   1973年,马山区委为配合全国统一开展的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从各部门各基层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队。陈守刚这个优秀的回乡青年,被区里选进了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组,并分到离家30公里远的双龙大队驻村工作。
    双龙大队的支部书记安世英是个老革命,安徽人,当年因在战场上伤残被留在贵州并在贵州安了家。由于工作组住在大队办公室,安支书就会经常到大队办公室看望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后来,他看到工作组只留下陈守刚一个人看守门户,就关切地问陈守刚一个人在这里怕不怕?“不怕!”陈守刚想都没想就回答。那时的农村居住本就很分散,社会治安也很好,且他又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尽管是在双龙村,那毕竟也是他习惯的乡村生活。他喜欢乡村的空旷和宁静,喜欢旷野的风裹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味在荒山野岭游荡的感觉,喜欢万籁俱寂的夜把孤独寂寞谱成一曲灵动的小夜曲,然后在夜的深沉里陶醉。      
    老支书心疼这个17岁的孩子,就时常过来看望他陪陪他。一天,老支书对陈守刚说:在对面的半山上有一个70多岁、腿脚不利索的老太太是个烈属,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丈夫老早就去世了,女儿也死了,现在家里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很可怜的。因此,老支书隔三差五地要去看看老太太,帮她做点事,陪她聊聊天,尽可能地替牺牲的儿子为老太太尽点孝。陈守刚是个有心人,受老支书的影响,从此每隔一天,他就要去半山上的老太太家,帮老太太砍柴、劈柴、挑水、做饭、聊天。有时还要为老太太到10公里外的公社去买点生活用品、药品,自己做了点好吃的,也不忘给老太太送去。老人很喜欢这个纯朴、善良、勤快的小伙子,把他当自己的亲孙子看待。在老人孤独寂寞的时光里,陈守刚的陪伴给了老人最温馨的回忆。
    可惜,陈守刚离开双龙村的第二年,这个孤独了一生的老人就告别人世,去天堂与丈夫、儿子、女儿团聚去了。
    大学毕业后,陈守刚回双龙村去看望老支书,才知道老支书在他离开双龙村两年后也去世了。作为一个军人,老支书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鲜血。作为一个退役军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老支书不居功自傲,拖着一条伤残的腿,带领全村人抓春耕、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关心百姓,关爱军烈属,是一个深受全村人尊敬和爱戴的领头雁。
    虽然工作组在双龙村只工作不到一年,但陈守刚最初的爱军拥军情结,却是在老支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军人情怀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在老支书的墓地前,他把对老支书最深的敬意,化作深情而无言的缅怀。为他焚香敬酒,表达深深的敬仰之情。
1988年,时任遵义市民政局局长的陈守刚去遵义市礼仪乡走访贫困户。在走访中,得知礼仪乡的铜锣井锰矿有位姓周的80岁孤寡老人。老人唯一的儿子是1950年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1952年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老伴是个老八路,已于3年前去世了。老人现在一身都是病,高血压、类风湿、冠心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已经严重影响了老人的行动。陈守刚带着民政局的干部走进老人家里时,老人正患重感冒,说话都困难。了解了情况后,陈守刚第二天就给老人配了四副中药,骑着自行车去铜锣井锰矿看望老人。看到老人红肿的关节,他既难过又心疼。人不怕生病,就怕生病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民政助理员喻本洋告诉他,老太婆的爱人生前是八五厂的老干,八五厂是一家国有大企业,一直效益很好,对老干遗孀一直按国家政策做得很到位,所以老人在经济上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八五厂有一家自己的设施齐全、门类多样的职工医院,职工、家属看病都可以享受公费医疗,他们的厂工会也一直对老人很关照的。所以,不必太忧心。
可是,回到家里,陈守刚一直放不下老人。老人至亲的亲人都是为国家流过血、拼过命的中国军人。今天,虽然他们都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他们留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却被满身的疾病弄得苦不堪言。我们享受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红利,那他们留在这个世上的遗孤,应该受到尊重,去关心她、帮助她,是我们活着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守刚从小自律性就很强,又酷爱学习。自1981年从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又先后参加了四川大学中文系、贵阳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函授学习。在贵阳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习的时候,一位老教授手把手教会了他针灸技术。学习阶段,他无数次地在自己身上的穴位上扎针,直到人体的每个穴位都烂熟于心。而每每看到他身上一次又一次结痂的针眼,妻子总会心疼地说:你这又是何苦呢?他却调侃地说:既施针于人,必先施针于己。己之不悦,然人悦之?医者仁心,救助他人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
    陈守刚学什么都走心。在贵阳中医学院学习期间,他对针灸最初的兴趣,应该是60年代一篇火火的新闻报道:一个医生用针灸让聋哑人能开口说话了。因为这件事,当时还有一首歌流传非常广:千年的铁树开了,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发了芽。如今咱聋哑人开口说了话,感谢毛主席恩情长,……以致毕业后,他用针灸给好几个人治好了病。这一次,他也想用针灸技术为老人治疗关节炎。如能缓解老人的关节疼痛,至少她的生活也要方便点,陈守刚在心里暗自思忖。
    第二个周日,他带着银针、火罐、艾条等工具,骑着自行车赶到铜锣井开始为老人治疗。他对老人说:相信我,我学过专业的针灸,也治好过别人的病,以后我每周都会来给你扎针灸。老人感动地拉着陈守刚的手说:谢谢你呀,孩子!星期天你也有家哟。陈守刚回答:不碍事,我早一点来,中午能回去,还可帮家里做其他的事情。第一次给老人扎了针,拔了罐,老人看到陈守刚的手法熟练,她更是感动不已。小陈啊,我都80岁了,你不必费太大的心了。陈守刚明白,老人是怕耽误他的事儿。陈守刚对老人说,老人家,你们家有恩于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这都是我该做的。
    那时,陈守刚的孩子还不到4岁。家是夫妻间温馨的港湾,不能因为自己做的是“正事”,就理直气壮的挤占妻子的休息时间。于是每个周日,他总是天不亮就骑着车赶往铜锣井,去给老人扎针,然后又匆匆赶回家带孩子、做家务。
    就这样,陈守刚风雨无阻地坚持为老人针灸治病。半年后,老人的关节炎终于明显好转,老人上下楼都很轻松了。1991年春节前夕,舟水桥办事处周增杭主任带队去慰问军烈属,来到老人的家中,见老人的双腿已经可以自如的走动时,很惊奇地问老人:周大妈,你的关节炎好了?老人开心地笑着对周主任说:好啦!好啦!这真要感谢民政局一个姓陈的小伙子!是他坚持每周都来给我扎针,这一坚持,就是半年多,居然把我这老关节炎给治好了。说实话,刚开始时,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么多年,我吃了不少的药都没能治好,就凭小伙子几根针就能治好我的病?但人家小伙子大老远跑来,主动提出给我用针灸治疗,也是为了我好。为了照顾小伙子的情绪,所以我才同意让他给我治病。小伙子扎过一段时间后,我的腿有了明显变化,最后才完完全全放放心心地把我这双老腿交给了他。小伙子还真行,居然治好了我的病。现在,我上楼下楼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随即,老人叹了一口气说:唉!现在我的腿是治好了,可小伙子也不常来了。人老了,我连他的名字也记不清,我还真的挺想他的。
    为这事,周增航主任特意去陈守刚的办公室找他。一见到陈守刚,他就单刀直入地问:铜锣井周老太太的关节炎是不是你给治好的?陈守刚反问道:你问这干嘛?周主任说:老太太一说民政局姓陈的小伙子的特征,我就知道是你了。陈守刚却说:咱们来个君子协定哈。这事呢,你就不要在外面去传了,因为我不想张扬。接着他又对周主任说:今天正好你来了,周大妈是属你的管辖区,我把这个老人交给你。他儿子在朝鲜战场上是一个立了二等功的烈士,请你平时一定要多关照一下,让她晚年能享受到党和人民的关爱,享受到党和组织的温暖。     
    由于老太太的儿子是个功臣,每年春节前夕,都会有市领导去慰问老人。老人平时逢人便念叨陈守刚的好。这不,市领导来看望她,她又把陈守刚给她治好病的事儿说了一遍。一天,市里一个副书记打电话让陈守刚去他办公室一趟。见到陈守刚,这个领导劈头就问:老太太说民政局有一个姓陈的小伙子风里雨里奔波了半年给她治好病,这事儿是不是你做的?陈守刚笑了笑回答:老太太的病不是我治的,我哪有那本事?领导说:你们民政局有几个姓陈的?陈守刚又笑着回答:书记,是有几个,但姓陈并不重要,关键是做那事的人他不想留名,随便给老太太说个单位说个名字,我上哪儿去查呢?我只是给老人买过几次药,而且药钱也不多,陈守刚依然不想张扬,极力否认。
    陈守刚的岳父是个抗战老兵,自己的父亲也在务川剿过匪。大哥是当兵的,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嫂子也是个当兵的,是个文艺兵。家庭成员中那么多当兵的,由此奠定了陈守刚家国情怀的思想基础。
    陈守刚说:一个“人”字,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刻。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才能顶天立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也净化自己的心灵。陈守刚用自己爱心的雨露,尽可能地去滋润烈士身后至亲生命的美好。他成就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
         退休不退志,传承红色基因献忠心
    2008年,他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志,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长期奔走在军营、学校、企业、机关、社区,义务为开展党建理论、红色文化、企业文化、国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英模故事宣讲活动达1100多场。参与关爱、服务老兵义工服务480余次,参与抢险救灾、抗疫义工服务100余次,文化助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灾区现场采访撰写报道各类文章60余篇,创作散文、诗歌、歌词、歌曲、小说、电视脚本等作品800多篇(部、首、件),共100多万字,在《光明日报》《贵州日报》《贵州经济报》《遵义日报》《遵义晚报》《中国双拥》杂志、《中国社会报》《中国诗乡》等刊物和多彩贵州网、人民日报网、法制在线网、新浪网、今日头条、贵州作家网、中国爱国拥军网、南部战区(南陆一号)、南部空军网、《石路花雨》《海峡文学》等多家媒体平台刊发。有三十多篇文章上今日头条,四首歌曲《特殊的军礼》《大爱献真情》《我等你》《中国情怀》被推上学习强国平台。
2011年至2012年,用一年三个月的时间重走25000里长征路。访问了58位老红军、红军后代及目击红军战斗的老农民,记录了30多万字的笔记,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遵义记忆中的女红军》,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批准出版发行。并从2012开始义务在大中小学中宣讲女红军的故事达500多场,线上听众58万,线下听众10多万人。尤其是2014年至2016年先后在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宣讲长征故事,产生强烈反响。同时,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红军烈士陵园的女红军塑像创作了歌曲《凤凰山的红军魂》,获得第二届省政府文艺奖、市政府文艺优秀奖。之后,又创作《红红的飘》《妈妈的花背带》《中国情怀》,三次荣获省政府文艺奖,二次获得市政府文艺优秀奖。
参与义工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献热心
    2020年2月新冠病毒突袭武汉,全国人民上下同心抗疫防控。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文化助力抗疫。创作抗疫散文、诗歌、歌词、歌曲40多篇(首),在法制在线、人民日报海外网、新浪网头条、贵州作家网、中国爱国拥军网站等多家媒体发表。并发动自己领导的遵义市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一起为抗疫创作了300多篇(首)作品,受到遵义市委宣传部的表彰。2021年10月遵义市发生疫情,在抗疫防控期间,冒着风险深入到汇川区、红花岗区、播州区的多个社区采访报道撰写文章32篇,诗歌三首,歌词三首,均在遵义晚报刊发,被今日头条采用5篇。
    2017年,他创建了遵义市爱国拥军促进会。61岁的他主动承担起为驻军官兵、退役军人、军烈属及优抚对象服务的重任。在近5年的时间里,他深入基层走访调研128个单位,了解基层双拥工作动态,召开各种座谈会57个,积极推动基层单位加大双拥工作力度,推动全市双拥工作上台阶。结合遵义市的实际,他提出了“想尽千方百计,费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不怕千曲万折”为双拥的“四千”工作精神,并推出“以访带促、以讲带促、以情带促、以文带促”的“四以”工作方法。带头在15个县、市、区义务寻找到一、二等功臣177名,义务为烈士寻找亲人,为亲人寻找烈士30多起,与博济公益协会、萤火虫义工协会、春雨义工协会、播州、汇川义工联合会一起走访慰问抗战、抗美援朝老兵、一、二等功臣、退役军人创业代表、军烈属900余户,撰写文章18篇,其中报告文学4篇,一篇在《中国双拥》杂志上刊发、一篇在中国社会报上刊发。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资捐物200余万元,慰问驻遵部队、抗战、抗美援朝老兵、功臣、军烈属100余次。做红色故事义务宣讲、义务寻找功臣、义务为军烈属服务长达16000小时以上。遵义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义务服务的工作业绩受到中央五部委充分肯定和表彰,2019年八.一前夕,荣获中央退役军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组织部、中国人社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五部委授予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2015年庆祝遵义会议80周年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为他制作了32分钟的专题,在焦点访谈中播出。并多次被北京卫视、大连卫视、天津卫视、辽宁卫视、贵州、四川电视台采访讲述长征故事。同时,他为遵义师院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本《遵义会议放光辉》被成功搬上舞台,在红花岗剧院公演5场,并由遵义师院艺术学院带到北京参加全国大学生汇演,获得二等奖,他创作的《凤凰山上的红军魂》成为音乐舞蹈剧的主题歌曲。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穿着草鞋进城工作不容易,我必须以感恩的心为人民多做实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奋力传承好红色基因,为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国防观念、理想信念教育奉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