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俗称“防毒面具”,是人们在火灾等危险场景下作业或逃生时佩戴的装备,因此被很多人称为“救命工具”。 今年以来,佛山、广州、上海、无锡等地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查,都发现了不合格的“防毒面具”。其中,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抽查产品10批次,不合格产品4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40%。 “防毒面具”质量不过关,关键时刻不仅救不了命,反而可能要了人的命。被人们寄予厚望的“防毒面具”,本来应该是“救命工具”,咋就成了灾难帮凶呢?
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地方集中销毁假冒劣质“防毒面具”的报道。这表明,假冒伪劣的“防毒面具”,不是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
2011年11月9日,湖南集中销毁假冒劣质消防产品,义工现场讲解如何识别劣质消防自救呼吸器。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正规“防毒面具”,外形看似简单,技术含量实则不低。 光是过滤毒罐这个核心部件,其制作流程就包括灌装干燥剂、灌装过滤材料、冲压成型、罐体密封等四个关键步骤。过滤毒罐制作完成后,还要安装防烟面罩,并保证面罩与罐体牢固,不能被轻易扯开。所以,“防毒面具”在防火、防毒气、牢固性、密封性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 从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情况看,一些“防毒面具”作假手段多样、问题多多。 有的声称是用耐火材料制作,可是用火一烧马上就穿,根本达不到阻燃要求;有的看起来与正规国标产品无异,实际上粗糙单薄,稍一用力就被撕开一道口子。更有甚者,个别产品一氧化碳防护性能不达标,根本无法过滤有毒烟雾和颗粒物,起不到“防毒”作用。
相关地方的调查还在继续。相比调查结果,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又是如何流入市场的? 一是以假乱真。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属于消防产品,专业性强。一些不良生产厂商将假冒伪劣产品的外观设计得跟专业国标产品极其相似,仅凭普通消费者的肉眼,根本看不出与国标产品有什么区别。 二是挂羊头卖狗肉。一些厂家对自己产品的质量心知肚明,却通过购买正规国标产品去应付抽检,以得到检验报告、3C认证、消防编码等;还有的干脆直接购买虚假检验报告等,让自己的假冒伪劣产品蒙混过关进入市场。
2020年1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真如派出所民警在给小学生讲解如何正确佩戴消防自救呼吸器。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三是非专用当专用卖。一些网络平台商家贩卖的所谓“消防面具”,并非消防专用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但以消防专用产品名义贩卖,消费者即便购买到这类“李鬼”产品,大多也并不知晓。 假冒伪劣产品背后,存在着灰色利益链:既有制造伪劣“防毒面具”的厂家,又有专门提供虚假手续者,再加上或不知情或故意为之的中间商贩,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普通消费者很容易把这些“瞒天过海”的假冒伪劣产品买走,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防毒面具”的使用和管理有法可依。 比如消防法就提出:消防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未经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 可以说,消防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等国家标准,为消防产品确定了标准,也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活动提供了法治支撑。
推动制度落地,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不能仅靠每年几次的抽检。加大执法力度,发现线索顺藤摸瓜,斩断制售假冒伪劣“防毒面具”产业链,以监管的高压态势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心有忌惮、不敢妄为。 同时,加强正规“防毒面具”宣传推介,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严防劣币驱除良币,让消费者真正用上安全可靠的合格产品。 记者:阳娜 题图漫画:潘红宇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天津 | 北京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两会频道 | 消防应急 | 运动竞技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会议专题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新疆建设兵团 | 科技工业 | 智慧城市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聚焦海外 | 网络金融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互联网+ | 特色小镇 | 民政工会 |
千笔楼丨“救命工具”,咋就成了“致命凶器”?
时间:2024-11-27 10:31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次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俗称“防毒面具”,是人们在火灾等危险场景下作业或逃生时佩戴的装备,因此被很多人称为“救命工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炼靶”十年终“出彩”——“小巨人”晶联光电的“破壁”之道
- 下一篇:没有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千笔楼丨“救命工具”,咋就成了“致命凶器”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俗称“防毒面具”,是人们在火灾等危险场景下作业或逃...
- “炼靶”十年终“出彩”——“小巨人”晶联光
普通玻璃不导电也不发光,被氧化铟锡(ITO)靶材镀上一层透明导电的薄膜,便可幻化出...
- 央地力推新一轮举措 “两新”政策红利释放
宏观数据也显示,以旧换新政策有力释放了消费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全国家用...
- 3000亿元资金全部下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
3000亿元国债资金全面下达、各部门的10条加力措施全部启动、多个电商平台全面...
- “史上最严”督查何以过关?祁连山非法开采事
青海一民营企业打着“生态修复治理”的旗号,在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煤田持续实施掠夺式...
- 浙江36名公务员欠账3亿多官赖和普通老赖有何
公职人员是人民的服务者,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
- 千笔楼丨“救命工具”,咋就成了“致命凶器”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