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铲除“过度留痕”顽疾

时间:2019-01-29 15:57来源:评论网 作者:無霜 点击:
现在各种工作中都会提到“留痕”这个词,大家“留痕”意识越来越重,在各种工作的检查中,似乎“有痕迹”已经成为检查的重点,而忽略了工作的实际目的,让“痕迹”主义成为“衍生式”的形式主义。
    现在各种工作中都会提到“留痕”这个词,大家“留痕”意识越来越重,在各种工作的检查中,似乎“有痕迹”已经成为检查的重点,而忽略了工作的实际目的,让“痕迹”主义成为“衍生式”的形式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番话真实的指出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过度留痕”问题愈演愈烈。 
    对于“过度留痕”,笔者身边很多干部都深有感触。写不完的方案、搞不完的汇报、填不完的表格、加不完的工作群、传不完的照片,还有各种截图截屏,大量时间花在看手机上。尤为严重的是,“过度留痕”使得一些单位在留痕过程中“不得不造假”,以应对上级检查,甚至催生出一些“歪招”,比如,开会议时,为凑齐多项“工作痕迹”,多次更改显示屏上的会议名称,有的甚至为保证资料更加“真实”,参会人员往往还会被留下来“摆拍”,这更是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度留痕”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俨然成了一把“杀伤”干部工作热情与激情的利刃,很多工作也在“过度留痕”中沦为“面子”工程。
   “留痕”只是手段,从来都不是目的。之所以出现本末倒置,既不乏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敷衍应付,精神懈怠、作风不实,不愿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深入群众等主观因素,也源于上级考评考核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重心偏移,毕竟,几个文件、几张图表等浅表痕迹,能多大程度反馈基层的工作情况与群众的所思所想,不免要打一个问号。
     归根结底,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参加会议时想的不应该是如何拍下一张好的照片留痕,而是如何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深入基层调研重点不是去看精装的文字资料,而是要去了解百姓现在在忙啥,在困惑啥,有啥困难。当然,上级检查考核时,也不能单凭几个文件,几张表格等就判定工作实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的各项部署要求,都需要基层干部点对点地钻、实打实地干。但倘若基层干部的行事作风被“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所沾染,再有力的举措也难以在基层落地生根,再热切的期盼也只能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落空。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党员干部应拿出魄力、撑起担当、走在前列,让“工作留痕”回归正常轨道。对上级机关而言,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多俯下身子到基层去找“活鱼”,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心声,多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重形式更重内容,重结果更重过程,不能“唯痕”是举、动辄要求“白纸黑字”。对基层来说,要优化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干事业、踏踏实实打基础,必要的记录、台账要“有痕”,但不能把“留痕”当面子工程来做,要崇尚实干,确保工作真落实、硬落实,以“实干”精神达“兴邦”之效,把痕迹留在工作实绩中、留在老百姓的心中。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