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IT数码>产业评论>

华为腾讯数据争端:荣耀Magic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7-09-01 11:08来源:FT中文网 作者: 狄普仁 点击:
狄普仁:荣耀Magic不但引发了华为与腾讯两大中国科技巨头的尖锐争端,也让手机同行看到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意。

 狄普仁:荣耀Magic不但引发了华为与腾讯两大中国科技巨头的尖锐争端,也让手机同行看到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意。

2017年年初以来,中国两大科技企业华为与腾讯之间发生了一场火药味颇浓的争论,起因是一款手机的功能。

最先报道此事的《华尔街日报》在8月初的文章中说,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已经介入调节,而腾讯和华为双方则相持不下。

了解情况的人士向笔者透露,争端双方曾经在8月11日举行了一场内部交流会。在这场交流会上,华为消费者事业部的代表和腾迅高管们就华为手机的具体技术进行了交流,但是双方至今还没有达成任何结论。

几天之后,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提到了这场会面,他称赞了华为的技术实力,称Magic的本意是好的,从技术上说AI可以带来高效。丁珂认为,Magic引发的争论,是两家公司的“理念不同”。

他说,微信的价值导向是从来不会涉及用户相互聊天,不会读取、分析用户的聊天记录。“我太太和我的对话,我也不希望听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基本原则。”

丁珂的表态似乎表明,一方面,腾讯没有从Magic手机的技术原理上找到违背现行法律或监管政策的硬伤;但另一方面,腾讯仍旧对Magic的核心技术提出尖锐批评,并坚持几个月以来的核心诉求:Magic手机不能再针对用户微信内容去实时读取,做文本高亮处理。

 

(编者按:FT中文网编辑就上述会议内容向腾讯和华为双方寻求核实,得到的答复均是“暂不方便发表评论”。)

目前看来,华为恐怕难以在腾讯的这一核心诉求上面做出让步。Magic手机背后,是华为六年多来精心布局、进军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尝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让华为看到领先进入智能硬件算法架构和平台升级的机会,也是挤进互联网核心地带的机会。腾讯在这场争端中的激烈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华为意识到,当初的战略选择踩对了点。

这场互联网与IT巨头的用户数据之争,引发了对用户隐私的巨大关注,短期内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利益博弈和中国监管层的战略判断;但它的影响将远远超出用户数据与隐私的范畴,直接影响到当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和巨头们的博弈格局。

Magic的前世今生

了解Magic手机开发过程的多位知情人士称,Magic手机背后最大的推手,是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他也是这部手机真正的“产品经理”。

徐直军是华为许多战略项目的规划和领导者。用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话说,徐直军能比任何人都能嗅到未来的机会。海思芯片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在华为消费者事业部还不太敢用的时候,徐直军曾力挺海思,成就了今天华为手机的重要优势。

华为内部有一个非常神秘的“2012实验室”,据说在研究开发许多海思芯片级别的项目——具有类似海思的战略意义,又像当年的海思一样不为人知。Magic曾经就是其中的一项。

在手机被命名为Magic之前,这个项目曾用名称是Imax——Internet Maximum,字面一看便知,这个项目的野心是寻求做“互联网世界的老大”。徐直军曾经尝试让华为进入互联网社区、即时通信、移动搜索、网络存储等互联网领域,在2011年还专门成立了华为互联网事业部,Imax项目也是在此时酝酿发生的。

跟当年互联网事业部一样,为了推进华为Imax项目,华为从外部空降了一个行业老将来负责领导这个项目——曾在某家电信运营商负责增值创新业务的戎国强。

2011年前后,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移动互联网大潮涌起,各种App和应用服务在手机上涌现。徐直军的思路是,除了做一些单独的App之外,以华为的体量应该去做一些普遍、广泛的业务。

各种移动App越来越多,手机用户需要不停地在这些App之间来回切换。面对一个个像垂直的烟囱一样孤立的App,未来互联网的这个底层、普遍的功能应该是什么?是否可以用一套更智能的系统,彻底打破这些App的数据孤岛,让这些App以服务的形式围绕用户去运转,而不需要用户再去安装几十个、上百个App,让用户在不用的场景中频繁地切换App?

手机本身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作为用户随身携带的通信工具,智能手机承载了用户的衣食住行等各种行为产生的数据。如果在手机之上建立一个更加智能的系统,去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减少每天在众多App之间切换的不便。

这其实并不只是徐直军和华为的想法。搜索巨头谷歌也曾经考虑过如何去解决App造成的数据和服务的孤立: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里,搜索巨头们面对各种App内的服务信息,一度束手无策。到2015年前后,谷歌和苹果都推出了相应的技术来破解这个难题,例如Google Now on Tap, 以及苹果Siri中的相应功能。

2011年,Imax项目正式开始的时候,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受到华为的关注。徐直军和戎国强提出的方案是,应该以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系统,分析用户的各种行为和数据,打破各种App的数据孤岛,为用户实现“应用调用应用”。

“应用调用应用”的理念,后来被应用到了Magic手机上。尽管它与谷歌和苹果的两年前推出的相关技术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语境内,它仍旧引发了巨大震撼,对现有利益格局造成强烈冲击。

“Smartphone”到“Intelligent Phone”

Imax项目最早的思路不是一款手机,而是做成一套系统和平台,应用在华为的手机以及其他的智能硬件产品上,成熟之后,还可以授权给其他的开发者和厂商使用。

最初,Imax的团队曾归属于华为消费者事业部,也就是现在如日中天的华为手机业务的主管部门。当时,雷军刚刚创立小米;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和潮流刚刚开始出现;华为手机也正在脱离纯粹的运营商市场,参与到消费市场的更激烈的竞争中。

几经摩擦之后,考虑到Imax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产品,与消费者事业部当前的产品关系不大。徐直军又将整个Imax项目组从华为消费者事业部剥离出来,划归到华为2012实验室。Imax也被定性为华为的一个战略项目。

华为的其他互联网试验项目进展不佳。短时间尝试之后,华为基本上停止了在移动搜索、社区方面的业务。但是对于Imax,徐直军始终力挺。2015年,戎国强也像互联网事业部的其他“空降兵”们一样离开了华为,加入平安集团。他目前担任平安科技副董事长、平安集团信息安全总经理。而徐直军则以轮值CEO之尊,亲自担任了Imax项目的产品经理。

此时,徐直军已经下定决心,要把“应用调用应用”的想法落地成为产品。因为一时无法从华为其他硬件条线得到呼应,唯一的路径是,Imax项目自己打造一款从软件到硬件再整合服务的手机出来,这就是后来的Magic手机。

国内手机制造商们习惯靠硬件制造能力解决问题,强调成本控制、追求硬件的配置,多数都不喜欢做软件系统层面的开发。Imax项目则逆潮流而动,开始就从软件系统层面动手——在安卓的外层包上一层控制层。基于用户行为的数据信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的运算之后,再根据运算的预测结果直接调用App或者应用来服务用户。

Imax开始的这个思路,后来在戎国强和徐直军的表述当中总结为“IntelligentPhone”——“智慧手机”的概念,用以区别此前的智能手机——Smartphone。两者的区别是,Smartphone是在试图存储信息,提供互联网应用链接的平台,而IntelligentPhone则是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感知和理解,主动为用户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可以说,今天消费者手中的Magic手机只是沿着IntelligentPhone这一思路往前迈出了非常小的一步,但也不乏一些独特的创新。例如,Magic手机中一个很小的功能——“智能亮屏”,多少体现了Smartphone和IntelligentPhone概念的区别。

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亮屏,是通过物理按键或者重力感应去实现,只要用户拿起手机,不管是否是在看手机,屏幕都会自动亮起。

Magic手机的亮屏功能的逻辑则要复杂一些,包括使用前置的红外摄像头追踪用户人脸,以及其他感应数据,去综合判断用户是否是在看手机,以这些数据计算的概率来决定是否亮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的功能代替了原来产品中固有的硬件功能。

IntelligentPhone的思路继续扩展,会有更个性化、更智能的结果,但前提是用户数据不能孤立地存在于各个App和互联网企业的手里。

基于上述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何腾讯在此次争议中表现得如此敏感。

巨头碰撞

据笔者了解,Magic上市不久,腾讯公司就去向华为询问相关的技术细节。随后,腾讯向华为发函抗议,除了微信之外,QQ和腾讯新闻同样会受Magic手机的MagicLive操作系统识别扫描,跟微信一样,Magic同样会根据QQ聊天的内容生成日程,根据腾讯新闻的内容实时推荐影视内容。

笔者认为,华为Magic此次对腾讯利益的触动远非用户数据或隐私权这么简单,而是涉及互联网服务入口这一重大核心利益,对腾讯构成了战略性的威胁。

腾讯的拳头产品微信是个“超级入口”,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集合到自己的服务平台上。在这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微信可以制定服务规则和利益分配的规则。但是,Magic事实上是在打破微信的封闭系统,当用户提到约会的时间地点的时候,它会让用户选择跳出微信,直接生成日历。Magic还能根据用户微信聊天的内容数据,加深对需求用户的理解,直接调用其他App,提供服务。

这就是徐直军和戎国强一力倡导的“应用调用应用”理念的体现,也就是新一代“智慧手机”的一个特征——手机的智慧系统会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中枢,其他互联网服务则要接受这套系统调度。

对于即时通信、出行、餐饮、差旅等应用服务来说,它们与用户之间会被加上一套调度规则。华为对媒体的公开回复中提到,Magic跟许多互联网服务的厂商有着不错的合作,这其中包括机票、火车票、打车、餐饮等互联网服务的应用,也包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

那么,为什么这些服务厂商们与Magic的野心可以相对和谐相处?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它们在本质上与微信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是可以作为纯粹的服务对接所有平台的。Magic可以更精准地获知用户行为,理解用户,也就能更主动地调用这些服务,提高这些服务的使用率和消费转化。

通过跟这些服务厂商合作,Magic这种手机平台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入口,而本来这是腾讯希望通过微信或者QQ去做的。在手机智能系统成为互联网流量与服务入口的情境下,微信和QQ这些原本重要的平台会矮化成一些工具。它们可以感知用户信息,加强对用户的理解,但不是服务和利润的分配唯一起点。这样一来,腾讯“连接与赋能”的核心价值也变成可以取代的。

如此看来,腾讯的激烈反应实属情理之中。

多年来,华为一直在互联网领域布局和探索,但是效果不佳。华为不擅长互联网业务,不应该做互联网业务,这在华为内部基本上已是定论;华为云“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也成了业界皆知的口号。但是Magic手机却让华为与腾讯正面交锋,且这场争端上来就涉及互联网服务入口的核心利益。

Magic还能走多远

据笔者几个月来的个人使用感受,Magic手机能看到一些的“智慧”概念的雏形,但有些功能比如自动建立行程日历还不像苹果那样准确和完整,显然在数据提取等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另外,根据屏幕内容推荐的“Deepthink”功能经常是无效的;在购物的时候,不是所有的电商商品都有比价信息的提示。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在微博上承认,Magic就是华为的一款实验产品,是一款概念手机,“对未来不确定的技术做前期的验证”。

那么,下一步华为会怎么做?华为公司大手笔投入的回报,显然并不在于Magic本身那点市场销售和利润,而是希望能为华为手机业务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实现“应用调用应用”,带领手机行业从智能手机时代过渡到智慧手机时代,这是Magic诞生之初的使命,也为之投入高昂成本。据笔者了解,华为公司总共调集了几百人的团队,用了4年时间才真正将这款手机推向市场,总投入可能接近1亿美元。

智慧手机已经成为华为的战略。在Magic发布前的2016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事业群CEO余承东开始对外宣讲“智慧手机”的理念,一个月后,在美国的CES展会上,余承东再次系统阐述华为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手机设备的智慧手机战略。

作为华为公司手机业务的负责人,他将担负起这个战略实施的重任。在Magic发布后,余承东将整个Magic团队重新拉回华为消费者事业部,Magic试验的结果也将落地到华为系列的手机产品当中。

但是,承继Magic试验的成果,对于余承东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下而言,在经历了近期的“P10内存门”事件之后,他是否愿意再次陷入一场关于用户隐私的口水战中,尤其是在旗舰产品Mate10发布前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Magic以人工智能的技术打通整个软件、硬件和互联网服务的全链条理念,要涉及到对许多互联网服务的整合和应用,对现有市场格局的触动和颠覆只会更多。除了微信之外,今日头条这种当下炙手可热的信息流推荐的App和平台,以及其他纯粹工具性App甚至电商,都可能受到冲击。

以华为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和低调务实的风格,余承东的确面临艰难的选择。华为的选择困境同样将是其他智能硬件大厂面临的问题,以人工智能系统去做智能化的服务推荐,会直接冲击到原来的App合作模式,会对现有的所谓“互联网手机”硬件微利,靠服务安装分销分利润的模式带来冲击。

有一家国内互联网手机大企业,在Magic发布后,曾经派人去华为交流,从供应链研究这款手机的各种细节。但在这家企业不久前发布的新品中,只能看到对Magic部分功能的有限借鉴。这恐怕并不是因为它的学习模仿能力不足,而是同样面临艰难选择。

这种选择焦虑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智能硬件的创新。当下,包括苹果在内,智能手机创新的瓶颈已经非常明显,从外观到功能,“千机一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整合软件硬件和互联网服务,这可能是自从乔布斯发布苹果手机和iOS系统之后,手机行业所面临的最大的创新机会。苹果、谷歌以及中国国内的创业者都在尝试,但是目前多数是在功能层面,而不是在系统上。

类似Magic这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尝试,有希望带来的平台性的升级,商业模式的切换;但要其壮大成为一股自我革命的行业潮流,需要寄望新兴的力量的加入。与乔布斯当年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杀入手机行业类似,这个选择难局可能需要一些传统硬件巨头之外的人来打破和开启。

一周前,素有“安卓之父”称号的前Android联合创始人安迪•鲁宾,发布了一款名为Essential Phone的手机。这款产品在系统层面相当中庸,但是他明确预告,Essential公司的下一款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将会真正集成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

有意思的是,目前与华为就Magic手机问题争执不下的腾讯,在几个月前刚刚投资了Essential。看得出来,腾讯相当看重这一个项目,在Essential产品还在设计阶段的时候,腾讯就给出了10亿美金的估值。

在8月25日的“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马化腾表示,未来20年,中国制造要走向中国创造,需要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形成软件、硬件与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平台和创新生态。听上去,马化腾的思路与华为通过Magic展现的野心似乎不谋而合。

(作者系独立行业分析人士,本文编辑: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