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很有必要、大有潜力”,叮嘱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广西持续推进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向海开放合作等六大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向海图强,服务全国战略发展。 ◇越来越清晰的部署谋划说明,广西正在落实向东向南相互统一、同步发力的战略安排,在拥抱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时也打好“东盟”牌。 ◇近年来,广西探索打造陆海统筹、内外联通、双向开放的向海经济,其内涵和外延比海洋经济更为广阔,合作区域也由北部湾拓展至世界各地。 ◇凿河出海、飞地出海、借岸出海、联接山海……千方百计竞相向海的发展态势,彰显着广西向海图强的坚定、迫切和智慧。 ◇2023年,柳州汽车累计出口突破1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836.6%。 ◇对于一些广西山区腹地来说,依托陆海统筹、协同发展,带动沿海产业链条向腹地延伸扩张,是发展的“先手棋”。 ◇2019~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累计统筹资金超1000亿元支持通道建设。 ◇为加强省际合作,广西(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2024年7月分别在上海、深圳挂牌成立,成为广西驻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跨区域合作机构。 ◇2024年前三季度,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中集装箱部分同比增长14.25%;截至10月23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运量突破70万标箱,是2017年班列正式开行当年货运总量的200多倍。 ◇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2元,同比名义增长5.5%,高于全国增速。 北部湾畔,向南眺望,大海蔚蓝,天地辽阔;北向不远,一条世界级运河初见雏形,面朝大海,展现雄心。 这里是广西,八桂大地。约4万平方公里海域、16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600多个海岛、10多个港湾……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区和最近出海口,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联接粤港澳大湾区、西南和中南地区以及东盟国家,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向海区位优势。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很有必要、大有潜力”,叮嘱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多项高层级政策安排支持广西向海图强: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202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2024年1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若干措施》…… 广西接续推出《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政策文件,持续推进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向海开放合作等六大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向海图强,服务全国战略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表示,广西向海图强方向明确、坚定,将持续拓展向海视野,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依托内陆地区构筑向海开放前沿阵地。
年货班列在广西钦州港东站等待发车(2024年1月19日摄) 邢星摄/本刊 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早在2000多年前,满载货物的商船就在北部湾的合浦云集,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 忆古思今,广西既是开放窗口,也是战略腹地,如何在新时代书写向海而兴新篇章?如何面向全球发挥区位优势提升经济能级?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场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在八桂大地铺展开来——向海图强。 向海发展,着力在思想观念、规划定位、项目摆布等方面下功夫,成为广西各地各界的行动自觉。 ——从“只有沿海三市靠海”到“广西处处向海”。从地理上看,广西有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靠海。除沿海3市,其他11个非沿海地市能不能向海?一些缺少向海基础的山区如何向海?近年来,广西各地各部门纷纷求解,“向海”成为各类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2023年以来,广西将多个内陆市纳入自治区海洋工作领导小组,促进全区全域向海发展。 广西各地迅速行动:地处桂西的百色、河池着手完善内河航运,偏北的桂林谋划新的运河项目,东部的玉林、贺州进一步“拥抱”大湾区,西江干线上的贵港、梧州加强港产城融合,桂中南的南宁、柳州、来宾、崇左不断强化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 “向海发展,全区‘一盘棋’,没有旁观者,形成处处向海的‘大合唱’。”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协调发展处处长蓝伟明说。无论山海,每个地市的发展都能受惠于向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广西人的共识。 ——从“向东向南之争”到“向东向南都是海”。一江清水向东流,但广西长期饱受没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发展之困。从出海通道上看,不乏“向东”“向南”相争的声音。一方面,广西货物自古以来顺西江、珠江而下,通过广东出海,“向东”更便利;另一方面,广西自身有面向东盟的港口条件,不少人盼望推动广西货走广西港,加强“向南”出海。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理解:一头连接东部的粤港澳大湾区,一头连接南向的东盟十国,这是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规划设计上,必须发挥好融合对接的支点作用,并由此打开广西开放发展一内一外的“任督二脉”。 当前,广西发展战略中的“两地”定位更为直观:一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不断提升投资、贸易等方面的便利化水平;二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全面融入大湾区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 接续推出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等六大专项行动,高水平共建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越来越清晰的部署谋划说明,广西正在落实向东向南相互统一、同步发力的战略安排,在拥抱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时也打好“东盟”牌。 ——从“海在北部湾海域”到“海在开放的视野”。受访专家表示,向海经济,是海洋空间规划中全新的战略性概念。近年来,广西探索打造陆海统筹、内外联通、双向开放的向海经济,其内涵和外延比海洋经济更为广阔,合作区域也由北部湾拓展至世界各地。 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向海经济统计核算工作,打破了传统“只海不陆”“只国内不国际”的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体系,推动形成以海洋经济、沿海经济带经济、向海通道经济为主体的开放型经济。 随着向海基建不断得到强化,一批向海经济主导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推动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向海产业体系。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6%。 “广西的对外开放,需要跳出广西一域,以世界视野看一地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大海说。 深化改革力推出海壮举 冲破观念束缚,发展思路更快破题。凿河出海、飞地出海、借岸出海、联接山海……千方百计竞相向海的发展态势,彰显着广西向海图强的坚定、迫切和智慧。 凿河出海。60多米深的基坑塔吊林立、上百台机械设备日夜不休……广西灵山县群山间的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规模宏大、气氛火热。目前,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438.8亿元,开挖土石方超2.48亿立方米,世界级运河的雄姿初现。 劈山开河,广西瞄准的正是向海痛点:临海但没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西江航道长期饱受运输压力,北部湾港口群潜力释放受抑,影响塑造向海经济格局。 据测算,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比现行水运通道出海里程缩短约560公里,有效降低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不仅如此,有了运河,产业发展更可“直挂云帆‘向’沧海”。 目前,广西正同步规划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促进石化化工、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运河建成后,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内河港口直通我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飞地出海。广西玉林市,是广西人口大市和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级市之一。但是,这里既不沿边也不沿海,更没有大江大河。如何向海?不甘现状的玉林创新求变,在自治区支持下,与北海、北部湾港务集团合作“借地建港”,在北海合浦县辖区内共建玉林海港码头,以飞地形式拥有了出海口。 2023年底,玉林海港码头开港,玉林实现了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几年前,这片港区还是一片滩涂。这些年,大家如饥似渴地推进项目建设,终于圆梦。”广西铁山东岸码头公司总经理周冬明介绍,截至2024年10月底,玉林海港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逾200万吨,其中集装箱货物占比近半。 距离玉林海港码头不远,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有了码头,园区各项优势叠加,引进的银亿集团、柳钢集团、华友控股等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从无到有布局临港产业,新能源材料、不锈钢材料、铜基材料三大临港产业集群加速培育,全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 借岸出海。西南工业重镇柳州虽属内陆城市,但从产业机构上看,当地对海的依赖不可谓不重:钢铁、汽车、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既需要海外原材料和市场,又离不开便捷的物流网络和较好的产业配套。 如何突围?柳州巧妙“借岸出海”。 一方面,推进项目和产业向防城港等沿海一带以及东盟等地布局。2020年6月,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一期)全线正式投产;2023年11月,柳钢中金公司不锈钢冷轧项目(一期)在龙潭产业园区投产。着眼“出海”,2023年,柳钢钢材产品出口创下近5年来出口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借全球之“岸”,拥抱“心中的海”“开放的大海”。柳工集团拥有12个全球研发基地,建立30余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全球业务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柳州汽车产业普遍推进海外布局,五菱汽车在印尼设立分公司,推进新车型海外本土化上市。2023年,柳州汽车累计出口突破1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836.6%。 联接山海。广西行政学院多位受访专家分析,对于一些广西山区腹地来说,依托陆海统筹、协同发展,带动沿海产业链条向腹地延伸扩张,是发展的“先手棋”。 百色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少数民族占比87%。在右江两岸,不少当地群众通晓粤语,历史上货物、粤商在此汇集,有着向海传统。而今,穿越贵州、广西一道道大山的黄桶至百色铁路,正加快建设。当地同步谋划铁水联运。平陆运河通航后,右江航道年货物运输量将达6000万吨,一些企业看准机遇主动布局。来自浙江的一家柚果企业进驻百色打造饮料深加工项目,看准的正是西南地区和东盟市场,建成运营后预计年销售额超100亿元。 打通公铁联运痛点,疏通水运堵点,广西各地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山海联通。伴随着2023年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同样地处大石山区的河池进入“高铁时代”。当前,河池正计划开工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同时远景谋划连通红水河到右江的运河,以借道平陆运河出海,融入向海图强大局。 地处广西最北端的桂林也“跃跃欲试”,积极论证湘桂运河。新运河有望连通湖南、广西两省区,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并与平陆运河衔接,激发这座山水城市的向海发展新动能。
观众在南宁举行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越南商品馆挑选商品(2024年9月28日摄) 周华摄/本刊 向海通道服务全国出海 通道,是高质量向海的重要支撑。广西“软硬兼施”,为向海图强创造便利环境,积极服务于全国“出海”。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南地区出海有三条主通道,出海口都是北部湾。广西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通道,加快建设以北部湾港为出海口,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多通道共担,连接西南、西北地区,面向东盟的大通道,着力打通广西向海发展交通“大动脉”。 据统计,2019~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累计统筹资金超1000亿元支持通道建设。除平陆运河、黄百铁路外,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系列的重大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负责铁海联运的钦州港东站站长韦文康对向海发展带来的变化感受明显。此前,钦州港东站只有3条股道,一周发出一两列货运列车;而今,车站已发展成拥有13条股道、每天到发铁海联运班列20列以上的重要枢纽站。 搭建国际数字通道。向海发展需要数字信息的互联互通。广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开放合作高地。 2016年,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东信”)挂牌成立,肩负建设运营数字丝路和数字广西的重要使命。历经多年建设,中国东信已与东盟国家在数字政府、数字民生、数字产业等方面开展近20个项目合作;公司建立的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覆盖东盟国家787万家境外企业,与16家境内外银行开展跨境征信合作。 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在广西南宁等地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设立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将解决广西及西部地区去往东盟的国际互联网访问必须绕转广州出入口的问题,大幅降低通信时延,优化通信质量,有望进一步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数字通道。 畅通营商环境通道。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减少41个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减少13个小时……2017年以来,广西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服务向海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是广西向海图强的重要使命和重要机遇。广西组建自治区园区办,整合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所在的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4市和南宁、玉林、百色3市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整合柳州、桂林、梧州、贵港、贺州、河池、来宾7市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积极构建“4+3+7”矩阵式园区布局。 为加强省际合作,广西(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2024年7月分别在上海、深圳挂牌成立,成为广西驻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跨区域合作机构。 与此同时,广西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圈,探索共建海洋产业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汇集100多家企业成立广西—东盟海洋产业发展联盟。2023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在广西北海举行,助力中国和东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连通文化科技通道。波斯陶壶、水晶玛瑙、琥珀松石……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琳琅满目的“海丝遗珍”吸引游客驻足。“我们利用现代动漫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不断加强馆际合作,推动海丝文化‘走出去’,讲好海丝新故事。”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林娟说。 广西积极推动文化发展“向海”,深入挖掘、弘扬海洋历史和传统海洋文化,创建一批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累计认定海洋领域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3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广西和教育部联合出台方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陆续成立多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带动广西职教出海。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海丝首港景区(2024年7月5日摄)林启波摄/本刊 加速释放多重向海红利 既服务于全国“出海”,又受惠于全国“出海”。奋力向海图强的广西,收获了多重向海红利。 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当前,广西正朝着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的方向迈进。统计显示,在连续多年高增长背景下,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对东盟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8.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4.7%。 2024年前三季度,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中集装箱部分同比增长14.25%;截至10月23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运量突破70万标箱,是2017年班列正式开行当年货运总量的200多倍。 对内开放同样蹄疾步稳。2023年5月以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接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900亿元。在2024年6月举行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中,现场签约项目360个,签约金额达3741亿元。 助力向海产业不断壮大。2022年、2023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均高于全区GDP增速。按照规划,力争到2025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占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5%的比重。 做强海洋渔业,广西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和“蓝色粮仓”建设不断提速。在北海,小小的虾滑已成为年产值数十亿元的大产业,北海海鸭蛋首次走出国门。 向海工业聚势振兴。2024年上半年,钦州工业投资增长61.7%,增速位居全区第一,正打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林浆纸、电子信息等5个千亿级产业链。 向海,同样激发了文旅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活力。2023年,广西海洋旅游业增加值达475.7亿元,海洋旅游业连续六年成为广西海洋经济第一大产业。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培育壮大,防城港市加快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2023年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海洋电力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2023年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中船、远景、锦峰等企业在钦州形成广西首个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装备基地,当地生产的广西首批智能风机叶片出海发运……广西海洋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带动全区全域强县富民。拥有了海港码头,玉林、北海的县域向海步伐不断加快。北流等县市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参与龙潭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玉林市(园区)、北流市、博白县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三方进行税收等分成,有力延伸园区产业链条。 向海图强,坚定了更多企业投资广西的信心。央企、民企、“湾企”……来自各领域各行业的企业纷纷入桂。2024年9月,中国华电东盟总部在南宁揭牌成立,成为能源央企布局东盟的新动作。 在向海图强的坚定行动中,受益更多的,还是广西当地老百姓。 经过提升改造,北海市侨港镇电建村变身“网红”文艺村,全村民宿、客栈超过100家,每年虾米加工销售收入约1.5亿元。统计显示,2023年广西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9元,比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243元。 在广西华友项目基地,华友旗下的4家子公司拥有4000多名员工,其中近六成是本地人。“以前我外出打工,收入有限。如今在家门口工作,月工资是原来的两倍多。”在华友项目中从事机械维修的博白本地工人程昌云告诉记者。 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2元,同比名义增长5.5%,高于全国增速。 今日的八桂大地,一场向海图强的变革,为正在奋力爬坡过坎的广西蓄积高质量发展势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表示,在新征程上,广西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记者 段羡菊 何伟)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天津 | 北京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两会频道 | 消防应急 | 运动竞技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会议专题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新疆建设兵团 | 科技工业 | 智慧城市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聚焦海外 | 网络金融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互联网+ | 特色小镇 | 民政工会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八桂大地 向海图强
时间:2024-11-30 15:24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 段羡菊 点击:
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很有必要、大有潜力”,叮嘱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一张蓝图绘到底“解码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
贫困是人类社会久攻不下的顽疾。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八桂大地 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很有必要、大有潜力”,叮...
- 坚持开放发展 续写“亚太奇迹”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为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擘画蓝图。...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
- 马英九参访西安国家版本馆 盼中华文明照亮民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一行来到秦岭北麓的圭峰山下,参访坐落于此的中国国...
- 从自贸试验区到自贸港 中国加快推进制度型开
在上海,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全球第500万辆整车近日在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
- 一张蓝图绘到底“解码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