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更须“看看自己的世界”

时间:2020-09-07 16:28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事实上,不排除少数地方“为了产业而产业”“为了脱贫而脱贫”,一律“向外看”从不考虑“向内看”,造成不少扶贫产业和项目“打了水漂,听不到响”,如同质化同类化竞争,没有形成集约效应,抗市场风险能力小,也同地方实际不符,难以真正生存下去,甚至出现“扶贫工作
       脱贫是一项民生工程,广大扶贫干部为增进群众福祉、推动地方发展,往往挤破脑袋、想各种办法,在促进增收、拉动就业、改善生活、拓展产业等上找出路、跑路子,要么到外地取经学经验,要么向上级争取倾斜政策,要么利用资源平台牵线搭桥等等。总之,为了脱贫使出浑身解数、孜孜不倦,诚然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在的好处,也得到了地方群众的肯定与认可。
      但不排除相当多的扶贫干部把目光“向外看”,只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有的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乎不远千里参观学习、调研考察;有的总认为“上面的天地很广大”,于是乎积极到上级那里“喊苦叫穷”,以期获得更多政策扶持;有的总思量“他人的世界很不错”,发展产业等非得照搬照抄成功模式和样板典型,搞“拿来主义”那一套。凡此类似,忽视了地方优势和特色,以致违背本乡本土客观规律的“短平快”项目上马,既无法产生实际收益也不可持续,到头来还是存在“烂尾”风险,影响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脱贫越到最后,越要注重成效巩固和提升。什么样的产业适合贫困村、贫困群众,必然不能光想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是要建立在自身土壤的特点基础上发展适合产业,为造血功能永续“造血”而考虑,从而到达“让世界来看看我们”的目标。比如,不少贫困地区坚持因地制宜、深挖优势,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牌”原则发展了乡村旅游,迎来了“五湖四海”之客,充盈了经济利润、丰富了市场环境,也拉动了贫困群众创业就业,生产抓上去了、生活顺其自然就好了。
     当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地方率先脱贫、成效显著,必然也经历了“一番寒彻骨”的艰难探索与摸爬打滚,才能今日的“梅香扑鼻”。所以,“向外看”一方面能够给自己一个方向和信念,另一方面可以汲取教训和经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但是,借鉴不是高仿、更不是模式复制,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独立创新,看到本乡本村的人文风情、独特资源,以及群众意愿和工作特长等,方能“移花接木”、生长出久经不衰的参天大树。
      事实上,不排除少数地方“为了产业而产业”“为了脱贫而脱贫”,一律“向外看”从不考虑“向内看”,造成不少扶贫产业和项目“打了水漂,听不到响”,如同质化同类化竞争,没有形成集约效应,抗市场风险能力小,也同地方实际不符,难以真正生存下去,甚至出现“扶贫工作队一走,扶贫产业就停摆”的重度依赖症。因此,“向内看”还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置条件,唯有事先将脱贫主动权和密码钥匙交到地方群众手中,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掌握致富小康的“金钥匙”。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