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理论研究>

“方位”与“方向”

时间:2022-06-08 16:17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有学者指出,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善于对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从而作出了正确的决策部署、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
     有学者指出,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善于对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从而作出了正确的决策部署、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方位”与“方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方位”代表所处的坐标、现在的状态、暂时的阶段,标识着“我们从哪里来”,代表的是一种初心、本质、情怀;“方向”指引前行的航标、未来的任务、既定的目标,象征着“我们要到哪里去”,蕴藏的是一种使命、精神、价值和追求。因此,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方位”和“方向”的关系,从而立足当下、瞄准目标,切实行稳致远、铿锵进取。
    实事求是找“方位”。“方位”是对现状的把握、现实的认知,唯有认清“方位”,找到“本我”、辨析“自我”,从能力、素养、专业、特征等各方面出发,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事实上,少数党员干部好高骛远、开空头支票、大搞形式主义,正是找不到“方位”、脱离实际、凌空蹈步,要么政策行不通、要么部署难落实,造成资源浪费、加重基层负担、损害群众利益、败坏党员形象。立足实际、聚焦客观,找准不足、看到差距、摸清短板,才能全面辩证认识地方实况,从而制定契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政策举措,推动事业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量力而行定“方向”。“方向”是灯塔、航标、目的,更是增进群众福祉的具体要求和客观需要。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系统的、战略的方向指引,凝聚起党员、干部、人才、群众的合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但是,“方向”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可行、能够抵达。少数地方定“方向”动辄层层加码、大搞一刀切、求“速成”,忽视客观条件、违背本质规律,造成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定“方向”要坚持“事”与“势”与“时”统一,确保投入与效益、付出与成果统一。
     尽力而为出“方法”。“我们从哪里来”到“我们要去哪里”,从“方位”到“方向”,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中间需要的是“我们怎么出发”,即找到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实干实效的“方法”与举措。个别党员干部制定方法太粗、高谈阔论、冠冕堂皇,实际上都是空话套话、没有一条可以落实,导致有方法等于没方法、甚至“方法就有问题”。出“方法”要想方设法、尽力而为,为了实现目标“怎么干都不过分”、为了群众利益“拼尽一切可能”,但是方法必须从实际中来、从群众中来,简单高效、管用务实、行之有效。
    创新思变讲“方式”。干事创业,苦干肯干很重要,灵活多变、创新创造也很重要。尤其,在新时代下,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不能停留在过去老一套,要善于打破藩篱束缚、避免墨守成规、杜绝思维惯性。少数党员干部依赖老经验、老套路,方式单一、风格雷同,喜欢“拿来主义”、甚至照搬照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远远不够。所见,讲究方式方法、坚持创新精神,方能真正干成事、办大事、做实事。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