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幼教>儿童读物>

中国儿童读物:很黄很暴力

时间:2013-08-27 08:57来源:腾讯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昨日,一则来自邻国印度的消息引发了部分国人的关注。据《印度时报》报道,中国教育专家呼吁对以儿童读物名义销售的书籍提高警惕和加强监管,因为它们当中包含着越来越多的暴力和色情内容。“在漫长的暑期阅读季,中小学生很容易就成为劣等儿童读物的牺牲品。家长们对这种现

                                                         目前的儿童读物内容堪忧从《一只丑小鸭的悲剧》说起


 
黑暗童话”中,丑小鸭变为了烤鸭

   7月,一则描述“黑暗童话”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篇“童话”的名字叫做《一只丑小鸭的悲剧》,描述的是:鸭妈妈带孩子们去听鸭博士讲《丑小鸭》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其中一只长相普通的小鸭子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一只天鹅”,他不听鸭妈妈的劝告,并为此离家出走。故事的结局是,小鸭子每天在河边捉鱼,可开心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天它被农妇捉住、宰杀后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与原版丑小鸭最终变为会飞的天鹅相比,这个改编的故事无疑让人感到非常惊悚,尤其配上的彩色插图显示丑小鸭已经变为一盘“烤鸭”之后,更让已将丑小鸭定格为美丽童话的大人们难以接受。当然,也有人并不这么看,辩称故事里其实描述了“丑小鸭离家后每天吃完便睡,睡完接着吃”、“丑小鸭对自己离开集体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才有这样的结局。尽管现实很残酷,但“现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能让孩子老是在做梦”、“甜腻腻的童话更害人,易让孩子得公主病”。

固然,与传达世界美好一面的传统童话相比,《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可能更加真实,并非毫无意义。但即便如此,这种题材的作品真的适合图文并茂、配上注音地放在正儿八经的儿童读物里吗?同样类型的“黑暗童话”,还有睡美人化身复仇女巫,灰姑娘遭遇火刑成为了王子的陪葬者等等。正如许多人担心的那样,说不定孩子们看了这样的故事,心灵会变得扭曲。再有寓意的故事,如果在不适合的时期,用不适合的方式灌输给小孩子,也可能是非常不恰当的。一位读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就直截了当地说:“这种故事太可怕了,我不喜欢”,至少对于这位孩子,“黑暗童话”就很可能是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儿童读物所传达的价值观也让人倍感不安。比如一则叫《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故事,内容大致是:大老虎的牙齿很厉害,大家都害怕老虎,只有狡猾的狐狸故意接近老虎,一次次地给老虎送糖吃,老虎牙痛了,狐狸又帮老虎把蛀牙一颗一颗拔光,老虎最后成了瘪嘴老虎。这个故事,传达的那种“中国传统智慧”,对孩子真的合适吗?…[详细]

显见的问题是,色情暴力作品已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和《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所反映的,其实是一些儿童读物想表达的内容,社会没有经过充分讨论,没有经过儿童教育专家辨析,就匆匆推向市场。这种儿童读物的利弊还可以深究一番,但明白无误的是,除去这种争议作品外,大量明显涉及色情和暴力的儿童读物,已经堂而皇之地呈放在各地书店的书架上。

据印度时报转述的新华社报道称,在北京和广西,一些儿童读物被发现包含了暴力和色情的元素。其中有一本以科学为主题的畅销书内含大脑外伤的图片,并配了画有血淋淋的头颅的封面。一本儿童冒险小说写道:“我妈妈杀了我,然后我被我爸爸吃了。我的兄弟姐妹从餐桌上把我的骨头收集了起来,然后埋在了一个冰冷的石头坟墓里面。”其他专为儿童编写的图书中也发现了诸如“(她有)丰胸和圆臀,身材火辣”或者“我想和我哥哥生个孩子”这样的语句。

此前的报道中,也有记者反映,许多上幼儿园的孩子痴迷动画片《熊出没来了》及相关书籍,不仅动作上模仿反面人物“光头强”,就连口头禅也经常出现“俺俺俺、杀了你”之类的暴力语言。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就是流行这个”。

也有家长在自己的博客中描述了这样的事情,称为女儿买了一本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故事会》。结果没想到的是,自己随便在女儿回来前翻了翻,最后一篇微型故事居然叫做《鸡书记的一天》,里面全是“黄段子”。该家长对如此低级下流的故事竟然能够被编辑选中、堂而皇之地编入儿童读物之中感到十分生气。

甚至连给儿童读的唐诗集也免不了低俗的内容。一位杨女士描述称,“前几天,在家给孩子打扫房间,在书桌上看到一本唐诗集,就拿起来随便翻了两页,里面的插图我看了之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样的诗句配图竟是:两名年轻女子穿着裸露,头发凌乱,旁边则是两个男子抱头鼠窜。如此无厘头的事,出现在‘古诗’书里,实在荒唐。”…[详细]

快速增长的儿童读物市场吸引无良书商,而大人们对此关注甚少

儿童读物市场增速极快,有利可图

    儿童读物之所以会有“很黄很暴力”的趋势,首要的原因是有太多商人盯上了这块“肥肉”。有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少儿图书市场规模翻了好几番,达50多亿元之巨。2011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同比增长率为5.74%,而少儿图书一骑绝尘,同比增长达到了16.18%,而易于涉黄涉暴力的儿童文学占少儿读物的比重多达40%左右,同比增幅更在20%以上。全国有570多家出版社,有530多家在出版儿童图书,原因就在于,出版社认为儿童读物投入少,销量高,家长给孩子买书,最舍得花钱,于是不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出版儿童图书,让现在的少儿读物市场既红火又混乱。…[详细]

出版商很多只为卖书,并不计较书对儿童的影响

《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封面

    商人给予儿童读物市场极大的热情,然而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本土作家和作品却很少。这使得出版商引入了大量低劣的作品到儿童文学的市场上。而且,为了卖书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出版社专门印上“少儿不宜”, “成人内容”, “谢绝男人购买”, “密室有风险,阅读需谨慎”等等“善意提醒”的字样,并非是真的要替青少年的健康阅读把关和负责任,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的是营销心理战,欲擒故纵,顾左右而言他,煞有介事,现实的结果也正和出版社的非分意图,这些“善意提醒”“反作用”频发。有孩子坦言,本不想买,看到“少儿不宜”就很想看看了,看来出版社动歪脑子用歪办法的路子起到了想要的效果。

   典型的例子是前些年被禁止出版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这本书描述“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原来‘骄傲自大’,欲害死她的继母则从继母变成了生母,生母欲对她下毒手,竟是因为她与自己的父王‘乱伦’,招致了母亲的刻骨嫉恨”;“《睡美人》中那位勇敢、仁爱的王子,他拯救中了魔法而长睡不醒的公主,竟是因为他有性变态的‘恋尸癖’。”这是格林童话的真相吗?当然不是,这只是两位日本女作家用比较变态的视角解读并衍生出来的作品,根本不再是针对儿童的了。然而,国内书商却对之趋之若鹜,在引进版的书封皮上公然宣称这是“你没读过的出版原型”、“传统版本只是屡经修饰的第七版”、并且还表明是“格林兄弟”原著。这是百分百的欺骗宣传,但在效果上却无疑很能够吸引眼球,包括吸引分辨能力还不强的青少年,可能会造成相当的危害。…[详细]

而大人们对此关心并不足够

    然而,孩子们的家长对这些市场上的“儿童毒物”重视程度却相当不够。上述一些实例中,大人都是偶然才发现孩子们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更多的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阅读的需求,但往往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而由于这些题材被理所当然视为儿童题材,很多家长就不会去看,从而也不知道孩子们是否有可能会接触到有害信息。

事实上,像被称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其作品里就有些不适于少年儿童看的情节。如《杀人蚁》中,就曾有这样的描述,“杀人蚁每次吃人血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吃5分钟。吃完后趁兴与异性同胞以死者的尸体为床交配生育……在死者的身上大肆做爱大肆生育,每只雄杀人蚁能在10分钟内繁殖50只后代。”

   但这样的事实知道的人并不多,至少没引起大人们的充分重视。但事实上这种文字是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坏影响的。而且,由于孩子们能在学校里组成圈子,“毒物”们的传播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而家长们很可能对此缺乏认知,如同主流微博圈无法想象一个叫鹿晗的偶像派明星只发了5条微博就收获了188万条评论一样。…[详细]

对“儿童毒物”有戒备的家长,也往往不知该让儿童阅读什么

    即便那些担心“儿童毒物”的家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这一现象。因为很多儿童读物缺乏新创意、内容陈旧,还有就是选题或故事雷同,以致孩子对传统儿童读物没了兴趣——现今市场上低龄童书“幼稚化”趋势十分严重。不少童书作者笔下还是“小猫小狗”一类,语言上也故意蹩脚地学小孩子说话,因其矫揉造作、逻辑简单、流于说教而遭到孩子的“唾弃”。一位小学二年级生称,奇幻的王子公主童话、生动的小动物故事已经“太幼稚”,不过就是在把他们“当小孩子哄”。“看了开头我都能猜到结尾,没意思。”对于家长、朋友送的一些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童话书籍,他都不屑一顾。

   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合对此有过评论,“现在一提阅读,就往往是读‘经典’,各种‘不得不读的经典故事’泛滥。世界发生这么大变化,儿童最重要是要关心身边的人与身边的事情。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孩子们提供那些虚拟的、和他们现实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了。我04年在意大利博隆尼亚国际儿童书展,就已发现公主童话已渐渐退出儿童读物出版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让孩子们提前阅读严肃的作品,甚至给5岁的孩子买《十万个为什么》,都没想过孩子是不是看得懂。

政府、出版商和家长都应该为儿童读物的内容负责

儿童读物分级制度应当推行

     长久以来,就有人提议儿童读物需要分级,但就如提议电影分级一样,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这使得“少儿不宜”, “成人内容”等提示毫无作用。一部作品只要拿到书号,公开出版,那就是“老少皆宜”,读者无所不包。。而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实行了图书分级制度——图书被分成很多级别,卖给不同年龄的读者。在英国,甚至还对童书进行分级,第四级童书只有14岁以上的孩子才能看。这种正确的分级阅读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儿童阅读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了适宜的阅读资源。跟随欧美的脚步,港台地区也尝试了分级阅读,行动成效显著。

对于中国儿童图书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来说,尤其需要加强管控,不能让“儿童毒物”随便上市,对屡教不改的出版商应予以处罚。…[详细]

出版商需要行业自律

     对儿童读物也不能光靠监管,还需要行业自律。这方面可以学习的榜样是日本。众所周知日本动漫发达,受众年龄跨度很大,不少作品是限制级的题材或者包含限制级的内容。但日本动漫业界,很早就根据作品风格、读者群的年龄层和性别,将不同类型的漫画进行区分,儿童漫画、少年漫画、青年漫画、成年漫画按不同的尺度自觉进行包装、销售,出版商尽量在流程上就避免让儿童接触到限制级的内容。

相比之下,中国儿童接触的出版物是否有不合适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碰运气,运气不好就摸中彩蛋了。对于不想受坏影响的孩子来说,这显然是不必要的风险。

最重要的,大人要了解儿童,与儿童共享有价值的儿童读物

大人与孩子分享儿童读物是最佳选择

    儿童读物在中国处于一个危险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于于当今的中国成年人,其成长过程就没接触过太多非常优秀的儿童读物,这源于多年前图书市场优秀作品的匮乏、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这使得中国的大人们往往对优秀的儿童读物缺乏认知,也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知。相比之下,欧美一些家庭往往会保留一些“代代相传”的优秀儿童读物,大人们懂得这些读物的价值,并乐意与孩子们分享,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这种条件或许是中国家庭所不容易具备的,既然如此,那大人们就该和孩子一起认识优秀的儿童读物,与孩子共同分享优秀儿童读物的心得,甚至投入优秀中文儿童读物的创作之中,这对整个社会无疑都是很有价值的。

结语

这个暑假,“熊孩子”成为热门话题,善于“搞破坏”的小孩子成为“令人讨厌的家伙”。当人们一致把矛头对准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管教时,不妨把目光多些放孩子们究竟在阅读些什么。这个问题显然还十分缺乏家长、老师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