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评论>

人才智力交流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时间:2018-08-06 14:20来源:评论网 作者:李婷婷 点击:
自建国以来,就有“援藏”“援滇”的“建设兵团”,“知青”一词就能够完全的体现。父辈们远离家乡到陌生的地方,把边疆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挥洒青春汗水,无私奉献,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前,北京市委组织部与青海省委组织部签署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畅通了京青两地人才智力的交流交往交融。据悉,双方将进一步深化京青两地人才发展合作,构建跨区域人才协作机制,推动人才交流由单向支援向双向合作转变。在人才智力服务基层方面,双方将持续深入开展“京青专家服务活动”,共同搭建高层次人才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的平台。(2018年8月3日 人民日报)
      相比较而言,青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只是北京,今年以来许多发达地区相续与青海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交流活动。结合受援地最紧迫的人才需求,各援青省市积极选派教育、医疗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赴受援地进行咨询指导、巡回服务和“传帮带培”。如:北京市支持玉树藏族自治州开设干部人才大讲堂、实施了“千人培训”工程。山东省对海北州开展“师傅带徒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天津市实施“四个一百”计划,推进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才智力支援。浙江、上海、江苏等不断加大对受援地教育和基层医疗人员的长、短期业务培训和进修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视,更说明了人才交流的重要性。
     自建国以来,就有“援藏”“援滇”的“建设兵团”,“知青”一词就能够完全的体现。父辈们远离家乡到陌生的地方,把边疆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挥洒青春汗水,无私奉献,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证明,人才智力的交流交往交融有效的促进各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协调的发展,特别是这种有针对性的派驻指导,对教育、医疗以及各方面专业技术指导,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北京市与青海省签署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人才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指导援助,另一方面是学习引进,双方达成了互利共赢的格局,在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使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坚定了“五个认同”,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使边疆地区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从资源管理方面要讲,人才交流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是人才管理上灵活的体现。合理的交流有利于使各类人才找到最合适施展才能的位置,避免积压人才和埋没人才,有利于企业人才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人才共建机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强化地区间干部人才交往交流交融,才能为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