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重出江湖成疑?

时间:2019-03-19 12:28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佑任、马建光 点击:
随着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第五版《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以下简称“武备计划”)即将出炉,结合“巴尔古津河”自身的性能指标,其下马传闻,似乎亦在情理之中。

资料图:俄罗斯昔日的SS-24铁路机动洲际导弹。

近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军工系统相关人士表示,此前声名大噪的新一代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巴尔古津河”项目将被叫停。作为俄新一代战略核力量中当之无愧的“明星”,“巴尔古津河”将要下马的传闻令不少业内人士深感意外。

然而,随着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第五版《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以下简称“武备计划”)即将出炉,结合“巴尔古津河”自身的性能指标,其下马传闻,似乎亦在情理之中。

受限的经费

“武备计划”是对俄各军兵种武器装备建设进行详细规划的顶层设计文件,即将出台的第五版武备计划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俄媒报道,新版武备计划预算略低于现行的第四版,其投入重点在于保障核力量和空天防御力量的发展建设,同时加大对前沿军事技术的投入。

武备计划的经费数额需要得到俄财政部的批准,而针对第五版武备计划,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在2016年夏天给出的数额是24万亿,而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只同意一半,双方为此爆发了激烈争执。而据俄《生意人报》今年11月15日的报道,目前双方初步达成了一致,金额为19万亿(折合美元3150亿),而这与国防部的预期依然相距甚远。

仅从字面上看,新一代核武器的发展似乎将受到保障。然而,经费总数的短缺使各军兵种分到的经费也相应减少。以现行版武备计划为例,在总额19.6万亿卢布中,仅有2万亿用于核力量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天军拿到了超过8万亿用于武备建设。在可预见的将来,北约联军兵锋直指俄西部边境、恐怖主义在中亚和俄西南方向兴风作浪,迫使第五版武备计划经费必须对地面快反力量有所侧重,从而使俄军能够有效应对来自不同地缘方向的直接威胁。

而就洲际弹道导弹而言,其战略威慑武器的性质,使它不像一般常规武器能够“即插即用”,与部队快速对接。每一种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从研发、列装到战斗力生成,是一个时间漫长、耗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经费有限,周边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形下,俄新版武备计划向常规力量倾斜是必然选择。

尽管俄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自2010年以来就不断向外界表示,有多种型号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将被用来更新俄罗斯的“核武库”,但从目前来看,这只是其个人的一厢情愿。俄战略核力量的发展,更为现实的选择是在进一步列装已经成熟的RS-24“亚尔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基础上,集中资源发展1-2型威力更大、生存性更强、精度更高的洲际弹道导弹系统,而不是同时发展多种型号。如是,这些待研型号中性能平庸、与已列装武器高度重合的系统将被淘汰,而很不幸,昔日明星“巴尔古津河”,正属于此类。

中庸的性能

“巴尔古津河”系统源于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主政期间的“战略导弹列车”招标项目,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工所”)研制。在苏联时期,战略火箭军所有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几乎都出自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包括“巴尔古津河”的前身RT-23(北约代号“手术刀”)。然而,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分片式”军工体系,使俄军大量装备在保养维护上受到了乌克兰的掣肘,战略火箭兵也不例外,而乌克兰内战爆发更使这一状况急剧恶化。

因此,从“白杨-M”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开始,热工所成为俄新一代战略核武器研发的主力军,该所设计的陆基“白杨”、“亚尔斯”、海基“布拉瓦”导弹在技术上也是一脉相承。不过,就技术水平而言,热工所尚未达到南方设计局的高度,其海基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研发底蕴也不如原先同类型导弹的设计单位——马克耶夫院士导弹设计中心。俄之所以选择热工所作为洲际弹道导弹的主要研发单位,更多是出于“花小钱、办大事”的考虑,以提升导弹系统在技术研发和保养维护上的通用性。

于是,在热工所的主持下,陆基的“白杨-M”经过改进被搬上了955级战略核潜艇,摇身一变成为“布拉瓦”。如法炮制,“巴尔古津河”系统采用的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一个列车编组可携带两枚。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使武器系统的通用性得到了提升,降低了新式导弹系统的研发成本。然而,仅仅通过简单的技术移植并不能实现“通用性”——这从“布拉瓦”屡射屡败的试射工作便能一窥究竟,俄军高层内部也因此产生了激烈争执。有了前车之鉴,对待同样采用“移花接木”法打造的“巴尔古津河”系统,俄军的态度明显更加保守、谨慎。

此外,在导弹性能参数与“亚尔斯”大致相同的情形下,“巴尔古津河”虽能藏身于普通列车中,但若战争爆发,铁路设施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敌军的重点打击对象,而俄罗斯铁路网线路密度较低,实际上限制了“巴尔古津河”的活动范围,这使其“隐蔽性高、生存能力强”的优势荡然无存。加之,相较于陆基、井基发射系统,铁路机动发射系统研发成本更加高昂、技术难度更大,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巴尔古津河”并不突出的性能特点及相对高昂的研发成本,使其成为不折不扣的“鸡肋”。

停不下来的“核常之争”

“巴尔古津河”的下马并非个案,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困扰俄军长达20年之久的“核常之争”——保卫俄罗斯国家安全,靠核武器还是常规作战力量?这一争执始于军方高层,并逐渐蔓延到了军队学界和军工企业:

在军方高层,苏联解体后俄军唯一的元帅、前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与时任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大将经常发生争吵,原因在于火箭军出身的谢尔盖耶夫过于跋扈,将全军近80%的武器研发经费都投入到了“白杨-M”上,而这激怒了装甲兵出身、主张“常规力量优先”的克瓦什宁,二人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普京解除了谢尔盖耶夫的职务,战略火箭军也降格成独立的兵种,经费数量大不如前;

在军队学界,以苏军原副总参谋长、俄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利耶夫大将为首的“挺核保守派”,与以“第六代战争”理论的提出者、俄功勋科学家斯里普琴科少将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派”也经常相互抨击,而随着“新面貌”军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派”的观点开始逐渐占据上风,但“挺核保守派”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成为普京政府推行的“以核遏制为依托的现实遏制战略”的重要依据;

至于军工企业,研发核武器的军工单位常年因经费问题与常规武器研发单位爆发冲突,甚至借不同的涉军媒体相互“吹邪风”——此次关于“巴尔古津河”项目终止的报道尚未经官方证实,不排除是别有用心之人提前为第五版武备计划的具体经费分配煽风点火,以求尽可能多的为常规武器研发项目捞取经费。

总之,自谢尔盖耶夫后,俄虽依然在现版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计划中强调“核遏制能力”,但总体上看,“挺核”力量底气不足。在现版武备计划中,升级战略核力量的经费已经远远落后于给空天军、海军研发配置新装备的经费,仅略高于陆军和空降兵部队,这一趋势在新版武备计划中,依然会得到充分体现。

俄军是世界上军兵种最多的一支军队,面对有限的经费,每一支作战力量都嗷嗷待哺,每一个武器研发项目都要精挑细选,确保为部队亟求、实战所需。和RS-26“边界”、RS-28“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不同,“巴尔古津河”与现有的“亚尔斯”相比,在威力、隐蔽性、机动性上均无明显优势,继续发展该型系统将是对有限经费和资源的重复浪费。下一步,俄发展战略核力量的有限经费将投入到研发“边界”“萨尔玛特”这样单弹威力大、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的全新武器上,这也是俄罗斯核力量发展的现实之选,无奈之选。(李佑任、马建光,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