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操控人生并非爱与真诚的教育旨归

时间:2024-07-21 15:46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偶遇的外国路人实为英语辅导老师、上下邻居出口就是“知识点”、十年瘫痪的奶奶实则知名教育家、热闹的菜市场满是“潜伏的指导老师”.
         偶遇的外国路人实为英语辅导老师、上下邻居出口就是“知识点”、十年瘫痪的奶奶实则知名教育家、热闹的菜市场满是“潜伏的指导老师”...喜剧《抓娃娃》讲述贫苦出身的企业家为了培育孩子承担家族企业的职责,开启所谓“接棒人计划”,信奉“穷苦教育模式”,刻意打造贫困的环境和条件想锻炼孩子的意志与品格,同时重金聘请一大批优秀教师扮演各种角色暗里辅导,给孩子打造了一个活生生“楚门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抓娃娃”实则揭示现实教育焦虑情绪。在“棒棍出孝子”“孩子要穷养”等思维定式影响下,不少“鸡娃”父母随之共舞,总想在环境和条件上做做文章,以“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激发孩子自信自立、昂扬奋进、斗争精神,从而获取“高分”、冲刺名校上有更多可能性。从电影《抓娃娃》情节观之,“考上清北大学工商管理系”是贯通始终的鲜明主线,也是企业家父亲倾尽心血孜孜追求的目标,像极了现实生活每一个“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庭。
        蒙骗和操控绝对不是教育,爱与真诚才是。《抓娃娃》里面的男主从小喜欢跑步,在这方面也展示了很强的天赋与基础,结果却被父母无情的欺骗也不得不放弃,结果当真相来临那一天,男主一路被操控的人生和“物质的世界”被颠覆,精神和思想上出现的“反噬偏差”也显现出来。不得不说,失去兴趣真正的陪伴以及爱和真诚的熏陶滋养,电影以艺术的手法抹去了很多深刻的讨论以及铺展喜剧效果的色彩基调,却将教育理念最基本的真诚与热爱要义以某种轻松欢快的方式直观阐释出来,这便是现实不少家庭和家长理应汲取的价值旨归。
       人生是无边的狂野,从来没有“订制主义”、只有“英雄主义”。父母之爱之,则为之计深远。在人生长跑赛道上,教育是激励与熏陶、鼓舞与包容,贵在“授人以渔”,让孩子拥有追求幸福、逐步梦想、创造可能得能力与本事,而不是打着“为你好”旗号的大包大揽与操控裹挟。要知道,强加给孩子的“教育模板”,无非是家长个人“情绪主张”的重蹈覆辙。正如电影里企业家以自己穷苦出身的逻辑套在孩子身上,结果适得其反、也令人感慨万千。电影可以塑造无数个平行人生,但真实的世界只有“单程道”,我们不能在教育孩子上因操控和欺骗带来遗憾、甚至是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循循善诱之,爱与真诚抵达教育的价值旨归。引用电影台词提到的“人无信,不可立”,缺乏爱和真诚的教育,终究培养不出“大写的人”。一个充满欺骗与操控的世界,焉能生长出有血有肉、真情善意、崇尚伟大的灵魂与思想?答案是否定的,唯有让真诚相待、挚爱上路,滋养青少年一代独立自主、真情实意、笃定信仰、敢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培育出高素质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