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理论>

党员干部要有“知识恐慌”感

时间:2018-05-08 14:27来源:评论网 作者:时辰盗 点击:
在这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新潮迭起的时代,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党员干部缺乏“知识恐慌”感,自满自大,自以为是,不注意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就跟不上前进的步伐,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为此,我
       所谓“知识恐慌”,指的是对于知识缺乏的一种恐惧和紧张感。
    在这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新潮迭起的时代,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党员干部缺乏“知识恐慌”感,自满自大,自以为是,不注意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就跟不上前进的步伐,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为此,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以一种强烈的“知识恐慌”感迫使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进步、进步、再进步。
      党员干部“知识恐慌”感来源于“居安思危”的意识。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大好,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尤其是这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知其危则安,忘其危则危”,没有危机意识就是最大的危机。危机无处不在,居安思危方能临危不乱,居安思危才能转危为安。因此,党员干部仍应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危机感和进取心,不满足于现状,不止步于眼前,坚持未雨绸缪、积谷防饥,坚持“不能则学,不知责问”,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思想才不会枯竭,知识才不会过时,关键时刻才不会被动和措手不及。
     党员干部“知识恐慌”感来源于“学而不厌”的追求。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进入知识大爆炸时代,吃老本、守摊子,原地踏步都是退步,都只能面临淘汰。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就必须保持“学而不厌”的求知欲和行动力,虚怀若谷,不懂就学,只有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才能有进步。一个人若是失去了学习的渴望,就失去了长征“吃苦”的劲头和“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失去了积极而进取的精神和谦虚而谨慎的态度,就难有大作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党员干部唯有放下架子,撸起袖子,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才能最终成就自己,才能“下笔如有神”。
     党员干部“知识恐慌”感来源于“学以致用”的坚持。
    众所周知“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博观而约取未必就能够厚积而薄发。学而不用,食而不化,满腹经纶也不过黔驴技穷。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体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谛,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党员干部也只有将所学所得“化为己有”、“为我所用”,融入工作、指导实践,真正的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才能促使自己胸怀大局、洞察大势、着眼大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党员干部“知识恐慌”感来源于“补阙拾遗”的态度。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个人的成长从来都离不开“困惑”,而“困惑”何尝不是成长最好的“养分”?从无知到有知,知己不足者方知明日之动力,但关键就在于“人非患其不知,患其不自知”。作为党员干部,更应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及时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工作需要,查漏补缺,补足“养分”,从而战胜困难、消除“困惑”。没有自知之明,其害无穷;有自知之明,则能走向胜利,“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党员干部切忌知屋漏而不补救,遇事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自己糊弄自己只能是自作自受。
    逆水行舟,一蒿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党员干部就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必须保持“知识恐慌”的感觉,让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成为新常态,让学习的氛围沸腾起来,这样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