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三农>致富>

[分析报告]老区创新党建工作领群众走向致富路

时间:2011-10-04 00:5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新华网广西频道7月1日电(记者 王军伟)近年来革命老区百色在“创先争优”中注重经济发展,以党建工作促经济工作,不仅探索了“农事村办”“农情乡解”“结对共建”等党建工作的新经验,而且带领群众走向了致富路。 ——“农事村办”找到了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促发展“抓手”

新华网广西频道7月1日电(记者 王军伟)近年来革命老区百色在“创先争优”中注重经济发展,以党建工作促经济工作,不仅探索了“农事村办”“农情乡解”“结对共建”等党建工作的新经验,而且带领群众走向了致富路。

——“农事村办”找到了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促发展“抓手”

“自从有了‘农事村办’,以前那些我们跑上跑下都找不到人、办不成的事情在家门口就可以办成了。”近日记者在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塘兴村采访时,正好碰到村民黄立民在“农事村办”服务点办新农保,说到“农事村办”,他赞不绝口。

村民们所说的“农事村办”是百色市开始探索实施的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密切党群关系的新做法。从2007年起,百色市在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比较远、群众往来办事不方便的村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县、乡各职能部门定期集中到服务站与村干部一起办公,为群众办理各种事务、提供便捷服务。

百色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欧波说中国评论网,“农事村办”的核心是“农事”——农村的事、农民的事、农业的事,“农事村办”的关键在“村办”——“农事”的办理原则是不出村庄。

为了使“农事村办”制度化、常态化,从2009年底起百色开始以部分乡镇为试点,把乡镇办、干、所的干部力量整合成“一办三中心”即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产业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政策法律服务中心。驻乡镇机关人员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在编人员的40%,把60%以上的干部放到驻村服务岗位。

“农事村办”找到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发展的“抓手”。百色市田东县中平村共有农户720户,当地农民多种植香葱、蔬菜,全村香葱种植达3000多亩,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农副产品销售交易活跃。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强烈,但是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的缺乏制约了农民生产经营的扩大。

田东县依托“农事村办”服务网络,建立了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不仅帮中心农户、骨干农民安装转账电话,还将银行的自助系统安放到村里,村民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在城市才有的现代金融服务。

欧波说,“农事村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解决了基层组织一些“想办”而又“没有钱办”的实际问题,实现农村基层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

——党组织“城乡共建”促经济互利共赢

百色市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石山地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95.4%的地区是山区,山区又大都是农村。虽然近年来百色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城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发展较弱;城区党建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基层党建资源比较贫匮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尤其是新时期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突出,城乡党建资源不能互补,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

百色市深刻认识到,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探索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关切、共同需求、共同提高的党建载体,充分调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领域之间基层党组织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相互协作的生动局面,从而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双赢,形成城乡之间关系密切、有机融合、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格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百色全市已组织100多家企业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1000多个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70000多名党员与基层困难党员开展个人“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全市城乡党组织之间共结成共建对子1900多对。

党组织“城乡共建”,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比如,百色商务局党组在与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中,积极根据中平村香葱产业发展需要,帮助村民引进新品种,不定期地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帮助中平村联系解决香葱销路问题,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帮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平村新农村建设。目前,中平村已形成了3000多亩香葱种植产业,日收购、外运香葱1万公斤以上致富网,仅此一项农民收入达1500万元,中平村已成为百色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123”工作法使流动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生力军

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农村发展党员难、农村缺少致富带头人,成为一个普遍难题。百色市靖西县结合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多,务工点集中,留守农村党员年龄大、文化低、观念旧等特点,探索出“坚持一方为主、实行两地培养考察、采取三大举措”的“123”工作法,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形成了一批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生力军。

“123”工作法的“1”即坚持以流出地党组织一方为主,县、乡、村(屯)、驻外党组织“四级联动”的模式开展工作。同时,成立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委员会,即外工委。结合本县实际,外工委向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派出驻外工作站,对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东莞市虎门镇和深圳市分别成立了靖西县驻东莞党支部和驻深圳党支部。

“2”即实行两地培养考察。一方面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经常性主动沟通,获得流入地支持。比如,东莞市虎门镇党委表示致富之路,靖西流动党员只要持证登记,就能参加虎门镇党组织组织的活动,委托其进行考察培养。另一方面,发挥驻外工作站和党支部作用,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办证、维权、创业等服务,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即通过建立“三个信息库”、完善“三项机制”、建立“三大保障”等三大举措确保工作成效。“三个信息库”是指建立“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外出务工党员与预备党员信息库”,全面掌握外出人员的信息。

外出务工的“党员能人”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黄朝刚是靖西县安宁乡安宁街康中屯人,经过10多年的打拼,如今他在广东拥有几家企业。2009年2011年最新致富商机,安宁乡党委动员他入党,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培养,2010年7月他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随后,黄朝刚返乡创业。目前,他在安宁乡的拥福皮鞋加工厂已挂牌成立,年内计划投资100多万元,届时将解决200多人的就业。记者了解到,像黄朝刚一样,百色市目前有不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纷纷回乡创业。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