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私心杂念玷污了那抹鲜红
党员称号,是信仰淬炼的勋章,绝非利益交换的筹码。回溯百年征程,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新时代扎根脱贫一线、将生命定格于山乡的黄文秀……共产党人用热血与生命诠释:入党,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重承诺,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毕生志业。将如此崇高的政治选择降格为个人得失的算计,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严重背离,更是对无数先烈用生命守护的信仰高地的亵渎。
动机不纯者若蒙混过关,危害犹如蚁穴溃堤。其一,侵蚀组织根基的纯洁性。当投机者混迹其中,党的先进性与战斗力必遭稀释,长此以往,组织凝聚力将面临严峻挑战。其二,损害党的形象与公信力。群众眼中,党员是党的“形象代言人”。若身边党员汲汲于私利,党的威信何存?血肉联系焉能牢固?其三,助长不正之风。功利化入党一旦形成不良生态,可能诱发“带病入党”“近亲繁殖”等乱象,污染清朗的政治土壤。究其原因,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与弱化,未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或是现实利益驱动的诱惑与压力,借助党员身份获得个人发展机会及社会地位;或是社会价值观畸变与负面影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对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的现实冲击。祛除私心杂念,恪守入党初心,须筑牢三道“防火墙”。
思想入党是终身课题,教育引导须臾不可松。严把“入口关”,首在拧紧“总开关”。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将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贯穿发展党员全过程。通过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感召、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锤炼,引导申请者深刻感悟“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真正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何入党”这一根本问题。
考察识别要穿透表象,政治体检务必严深实。发展党员绝非简单履历审核。要延长考察焦距,深入申请者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听其言更观其行,察其表更析其里。重点关注其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利益关口前的立场与表现,透视其入党动机的纯粹度与政治忠诚度。坚决防止“带病入党”,将动机不纯者挡在门外。
严管厚爱贯穿始终,组织熔炉持续淬炼真金。入党绝非“终点站”,而是党性锻炼的“新起点”。要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畅通党员队伍“出口”,对动机不纯、表现不佳、丧失条件的党员,及时教育或依规处置。同时,完善关怀激励机制,让真正信念坚定、实干担当的党员有舞台、受尊重,树立鲜明导向,使党的队伍永葆蓬勃朝气与浩然正气。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入党动机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与战斗力。唯有以最坚决的态度涤荡私心杂念,以最严格的标尺丈量理想信念,方能让每一名新加入的同志都真正成为那抹鲜红中忠诚、纯洁、担当的一分子,确保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壮阔航程中永立潮头、行稳致远。
(作者: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