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勿让挂职交流“成果闲置”

时间:2025-10-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敬浩洋  点击:0
挂职交流归来不是终点,而是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的新起点。但在实践当中,挂职交流带回的先进理念、经验却常常面临“闲置”困境。

挂职交流归来不是终点,而是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的新起点。但在实践当中,挂职交流带回的先进理念、经验却常常面临“闲置”困境。有的在述职报告时“一呼百应”,跟进落实却“无人问津”,有的在新环境中“水土不服”,囿于“制度惯性”难以推行,还有的因干部岗位调整,还未“亮相”便已“夭折”。这样的转化结果,违背了干部交流的初衷,让挂职交流“后半篇”烂了尾。

“成果闲置”现象之所以出现,有制度的缺位,环境的阻碍,也有个人的不足。从组织管理来看,选派挂职干部往往侧重于选谁去”“派去哪,而对于带回什么成果、成果如何应用、应用效果如何缺乏一套长期、量化的问效机制;从单位环境来看,原班人马大多存在求稳怕变心态,新要求受制于工作惯性,往往不能被完全落实,或只在表面上落实。从干部个人来看,有的干部“语言不通”,带回大量零散“见闻”,却未提炼为可移植的方法论,导致改革方案“鸡同鸭讲”,有的干部“角色未转”,仍以“学习者”定位自身,被动等待组织“派任务”,而非主动“找课题”,有的干部“信心不够”,面对工作压力和同事质疑,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稍遇困难便萌生退意。

做好挂职交流成果转化,需要从几个方面着力:一要建立目标导向的问效机制,挂职前明确“问题清单”,挂职归来后围绕问题定期开展“成果对账”,并将转化结果挂钩派出单位考核与干部个人使用,形成闭环。二要营造鼓励创新的宽容氛围,主要领导要亲自站台撑腰,充分授权,主动排难。推行改革“试验区”,鼓励挂职干部在可控范围内先行先试,建立“收益共享”机制,及时分享改革红利,显化改革实绩,吸引“观望者”加入。三要激发干部自身能动性。挂职干部要带着问题学、瞄准转化用,积极寻找工作结合点,将宏观理念、零散经验转化为具体实际的工作条目;更要展现破局韧劲,在遇到阻力时主动沟通、耐心推动,真正把“他山之石”琢成本土美玉。

挂职交流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效上。唯有将“取回的真经”转化为“本土的实践”,方能盘活干部资源、破解发展难题,让每一次交流都成为干部成长的阶梯、事业发展的动力。

(作者  敬浩洋)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