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莫让“注水满意”寒了民心

时间:2025-07-28  来源:评论网  作者:陈文华  点击:0
当测评选项清一色从“满意”起步,当受访群众被悄悄筛选、提前“培训”,一场本应倾听民意的调查,便成了精心编排的情景剧。那些用虚假数据堆砌的“满意”,看似给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实则是粉饰太平的胭脂,暴露出政绩观里的形式主义病灶——把“群众满意”当口号,实则把“上级看到”当目标。

当测评选项清一色从 “满意” 起步,当受访群众被悄悄筛选、提前 “培训”,一场本应倾听民意的调查,便成了精心编排的情景剧。那些用虚假数据堆砌的 “满意”,看似给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实则是粉饰太平的胭脂,暴露出政绩观里的形式主义病灶 —— 把 “群众满意” 当口号,实则把 “上级看到” 当目标。

形式主义的痼疾难除,根子在考核环节的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考核者若甘当 “看客”,捧着材料听汇报、踩着点线看样板、沿着 “经典路线” 走流程,如此一来,虚假测评自然有了滋生的温床。打破这种惯性,关键在 “四不两直” 的硬作风:不打招呼推门进社区,绕开脚本蹲点访群众,跳过盆景扎进矛盾堆,在街头巷尾的闲聊里、在田间地头的汗水中,捕捉带着烟火气的民间原声。唯有掀翻 “数据美颜” 的操作台,才能逼出真抓实干的筋骨。

更要把群众请上评价的 “主考官” 席位。线上意见箱不能是 “沉睡的邮箱”,线下接待室不能设 “无形的门槛”。调查问卷该少些预设答案的 “单选题”,多些敞开心扉的 “留言板”,让带辣味的吐槽、有分量的建议,都能成为改进工作的 “信号灯”。对收集到的痛点,必须扎紧闭环解决的 “铁笼子”—— 从接诉即办的 “第一响应”,到整改落实的 “钉钉子” 行动,再到结果公示的 “阳光下晾晒”,用实打实的成效筑牢监督链条。尤其要推着干部走出 “键对键” 的温室,多到菜市场听菜价、进单元楼问冷暖,在家长里短中品咂民生苦涩,让 “为民办实事” 的行动,挤干 “数字注水” 的泡沫。

群众的 “满意” 从不是喊出来的,更容不得掺假。倘若让 “满意” 成了可随意涂改的成绩单,侵蚀的不只是民心,更是党的执政根基。唯有斩断虚假测评的利益链,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担当贴近群众,才能让 “满意” 二字重如泰山,真正成为检验工作的标尺、凝聚民心的强韧纽带。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