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唐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七

时间:2025-10-03  来源:评论网  作者:未知  点击:0
他天资绝艳,少年成名,中年位居人臣极品;他策论、治世、绘画、诗歌、琴棋、佛学、道宗无不精通;更是北宋书法第一人,有天下第三线行书《黄州寒食诗贴》和无数光照千秋的作品传世;他开创一代豪放词宗,至今《念奴娇赤壁怀古》无与伦比,更有几百首佳作,堪为士人楷模。

       想起东坡。

      他天资绝艳,少年成名,中年位居人臣极品;他策论、治世、绘画、诗歌、琴棋、佛学、道宗无不精通;更是北宋书法第一人,有天下第三线行书《黄州寒食诗贴》和无数光照千秋的作品传世;他开创一代豪放词宗,至今《念奴娇赤壁怀古》无与伦比,更有几百首佳作,堪为士人楷模。

           其《水调歌头》咏月之作,已成千古绝唱。还有三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们在团圆之际,愈发想起东坡。

          这个人的可爱之处,就是身处逆境,心怀光明。他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流放中度过的。

         宋代的御史台乌鸦很多,别名乌台。苏轼刚刚迈进中年,就被人诬陷,关了进去,险些丧命。后来他躲过此劫,中国历史上一位不世英雄从此诞生了,他在中国文化上的贡献,是无可取代的,只有屈原、李白、毛泽东寥寥数人可以比肩。

          他的诗词歌赋,我们都耳熟能详,我来摘取他的两段话,说给你听: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胸间,忠义填骨髓。遇事每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表,付与造物。

这种格局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华夏文人的凛凛风骨。

          我有幸去过他的故乡乐山,也去过他辉煌时刻的居住地开封,去过徐州,去过杭州,去过赤壁,去过儋州。

         他不是传说,他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眉山东坡祠、徐州云龙山、杭州苏堤、东坡肉、儋州米酒,这些活生生的事物,仿佛还留着他的缥缈孤鸿影,淡淡书卷气,浓浓笔墨意,醉人颊齿香。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要学习东坡的东西太多。也许他同学的横渠四句,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也许范文正公的一句话说出了他的心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的后代学者陆游的一句话,更是他毕生写照:位卑未敢忘忧国!

       最后我们用张孝祥的《过洞庭》一词来收笔: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应念领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何立超於郑州)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