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警惕“小圈子”政绩观

时间:2025-10-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敬浩洋  点击:0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正确的政绩观引领干部担当作为;扭曲的政绩观则可能诱导干部走上歧途。当前,一种“小圈子”政绩观仍有市场,值得我们警惕。

所谓“小圈子”政绩观,就是将政绩的“评价标准”“受益范围”限定在一个“小圈子”内。这个“圈子”可能是个人的“升迁圈”,一切工作只为博取上级关注、积累个人政治资本。可能是单位的“利益圈”,只顾本部门、本地区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大局意识。也可能是私人的“关系圈”,将项目、资源、信息作为维系人脉、利益输送的工具。圈内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人民群众则沦为圈外“看客”。

小圈子政绩观顽固不化,难以禁绝,关键就在于圈子内部形成了一套自圆其说的评价体系和生存法则。在圈子内,上级的喜好就是风向标,圈子的利益就是指挥棒。一项工作有无价值、一名干部是否优秀,其评判标准依赖于是否符合圈子的潜规则和核心成员的意志。久而久之,这套法则会像温水煮青蛙,让身处其中的干部将这种畸形的价值观内化为生存智慧行动自觉,从而使小圈子政绩观在一种逆向激励的生态中不断自我强化和循环复制。

如果放任“小圈子”不管,就有可能破坏地方发展,污染政治生态,甚至损害党的执政根基。必须正本清源,多措并举,让政绩评价权真正回归到群众手中。

一要树牢正确导向,校准政绩观指南针。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政绩观,教育引导干部深刻理解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将国之大者民之关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思想深处摒弃小圈子的狭隘逻辑。二要优化考核机制,用好评价指挥棒。要健全差异化、精准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绿色发展、基层治理等实绩权重。坚决打破材料出政绩关门论英雄的怪圈,推动考核向一线下沉、向实绩聚焦,让圈子内的自我评价失去分量。三要强化监督问责,亮明纪律红绿灯。要畅通监督渠道,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让政绩在阳光下晾晒。对热衷于造盆景搞圈子甚至弄虚作假的干部,即使没有个人经济问题,也要依规依纪严肃追责,持续释放实干者得益、投机者吃亏的鲜明信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唯有将政绩的标尺牢牢定位于人民满意、历史检验之上,方能诫勉干部在喧嚣与浮躁中守住初心,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 敬浩洋)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