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遴选“摘桃”莫忘养护“基层根系”

时间:2025-10-22  来源:评论网  作者:缪智强  点击:0
近期,多地基层干部反应,遭遇单位隐形门槛,限制参与上级遴选考试。

近期,多地基层干部反应,遭遇单位隐形门槛,限制参与上级遴选考试。隐形门槛的出现并非偶然,根源是部分上级机关在遴选干部时,只盯着基层“好苗子”“摘桃”,却忽视“桃树”培育与基层“地力”养护,导致基层骨干流失、工作断档,最终迫使基层以“堵”代“疏”。

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是常态。不少干部身兼党建、信访、乡村振兴数职,既是化解群众矛盾的“主心骨”,也是推动工作落地的“顶梁柱”。一旦这些中坚力量通过遴选调离,基层编制“空额”又不能及时注入“活水”,难免让基层陷入困境。

反观现行遴选机制,多聚焦“选谁上来”,却对基层“失血”后如何“补血”“造血”考量不足,让遴选成了“单向抽离”的“单行道”。个别基层为“保运转、稳局面”,只能通过延长服务期、增设非必要条件等隐形门槛限制流动,背离了遴选“择优赋能”的初衷。

破解这一困局,关键要以系统思维构建“遴选—支持—强基”的良性循环,既打通干部“向上流动通道”,又夯实基层运转根基,才能让遴选驶入“双向共赢”的快车道。

建立“双向联动”补给机制,变“单向抽离”为“造血活血”。上级遴选单位1:1比例同步选派得力骨干下沉基层,明确其传帮带职责协助培养23名后备力量,亦要梳理固化1套工作规范流程。同时,设置不少于1个月的过渡期,要求遴选干部每周至少1天返回原单位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工作不断档、交接无缝隙

完善动态调剂编制机制,盘活编制蓄水池对因遴选出现编制空缺的基层单位,开通6个月定向招录绿色通道专项招录补充有经验、有能力的业务人员。探索跨层级编制周转池机制,将上级富余或暂时闲置的编制额度,临时调剂至亟需的基层,待其培养出合格接续人才后收回,既解基层“燃眉之急”,又提高编制资源利用率。

健全考核倒逼协同机制,拧紧上下责任链将基层工作连续性与稳定性,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上级机关遴选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因遴选不当导致基层重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上级应承担相应连带责任,破除只管要人、不问后果的思维。同时,建立遴选计划会商制度,对骨干暂不能调等合理诉求及时回应、科学统筹,使遴选计划更接地气、更顺人心

(作者:缪智强)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