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两张石桌里的作风温度

时间:2025-08-09  来源:评论网  作者:陈文华  点击:0
盛夏的江西峡江,仁和村百年银杏树下,两张石桌清凉如故,茶香袅袅,民声涌动。这个不大的“银杏议事角”,成了群众最爱来的地方,也成了检验干部作风的“现场考场”。

盛夏的江西峡江,仁和村百年银杏树下,两张石桌清凉如故,茶香袅袅,民声涌动。这个不大的“银杏议事角”,成了群众最爱来的地方,也成了检验干部作风的“现场考场”。

水沟堵了、井口淤了、灯坏了……凡是群众心头的烦心事,都能在石桌前说出来,也能在干部手中办下去。从“坐着听”到“记着办”,再到“公示栏上亮承诺”,一年二十余场“板凳会”,密密麻麻的“诉求单”“承诺表”,记录的是问题,更刻画出干部作风的温度。

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村民胡才倬一句“端茶坐树下,有啥说啥,痛快”,朴素却有分量。干部愿不愿坐下、能不能听进、敢不敢承诺、办不办到底,群众心中有杆秤。干部承诺是真是假,不用谁背书,笔迹能见证;干部作风优不优,不用谁点赞,群众脚步会告诉你。

“银杏议事角”里看见的,不只是干群同坐一条板凳,更是从“群众找干部”到“干部找群众”的作风转变。从上面压任务,到群众出题目;从开会部署,到一线解题,干部作风不在会议室里塑形,而在田埂上、树荫下成型。

仁和村的干部有一本“民情日记本”,随手记录群众点滴诉求。“问题不过月”的硬杠杠、“党员十户长”的责任链,让每一条民声都有回应。承诺清晰,群众才愿意相信;时限明确,群众才等得起、看得见。这不是简单的机制设计,而是对干部执行力和群众信任度的双重考验。

作风建设,说到底就是“人心建设”。干部沉得下去,才能换来群众抬得起头的笑容。两张石桌,坐出了问题清单,也坐出了民心晴雨表。村庄治理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靠的不是花哨做法,而是一以贯之的真情实干。

干部作风强不强,最终要落在一个“实”字上。实在的态度,实干的行动,实效的回应,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温度。仁和村的探索启示我们:坐一坐群众的板凳、走一走群众的土路、记一记群众的话语、亮一亮干部的承诺,作风就会有温度,群众就会有感受,乡村振兴才会有力量。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
下一篇:没有了